第六十六章(1 / 2)

李莎莎根本不明白什麼叫偷秋,就問道:“哥哥,我真不記得偷秋了?什麼是偷秋啊?”李先智拍拍腦袋說道:“哎,老是忘記你不記得以前的事了。偷秋就是村子裏的孩子們到了八月十四的晚上可以去偷任何一家家裏種的各種瓜類的蔬菜,所以也可以叫偷瓜。偷完的瓜可以大家一起烤著吃,大家還會把偷到的最大的冬瓜偷偷放在村裏沒小孩子的人家,因為大人們說這預示家裏順喜,添人進口。”

“還有這麼多的講究啊!”李莎莎驚訝道。李玉蘭笑道:“我來說這個吧,相傳古時候的山裏啊,有一對年過半百的夫婦,無兒無女,但一生積德。有一年八月十五中秋節,天子娘娘路過這個村子,聽到傳頌老人樂施好善,扶危濟貧的美德後,便將所帶兒女留一個在瓜棚裏,吩咐山民送給老人。於是山民們將形如娃娃的南瓜,悄悄送到這對老夫婦的床上,老人去睡覺時瓜破,突然從南瓜裏跳出一個活潑可愛的娃娃,老人無比感動,頓時老淚縱橫,後來幸福地度過了晚年,破瓜得子後來就沿襲成咱們這一帶的習俗了。”李莎莎哦了一下:“原來是這樣啊!”

李先智則接著說道:“再說我這段啊,偷完瓜的第二天,偷瓜的人則等著被偷的人家罵,越罵,偷瓜的人越吉利,我們有時還專門找平時愛罵人的、脾氣怪的人家去偷,還將他家的菜地弄得亂七八糟,以使主人家見了發怒而罵。嘿嘿,我們一般就找咱們原來的老鄰居家,她家是不偷都罵,這偷了罵得更凶了,咱們大家不就都吉利了麼!”說完他自己又哈哈大笑起來。

李莎莎也跟著拍掌笑道:“這個好玩,我也要去。”李先智指著她說道:“每年你都不敢去,特別是去隔壁,我就是拖都拖不動你,你就抱著奶奶死活不鬆手。不過這兩年她家防得也越來越嚴了,我們都偷不到。這兩年最喜歡去柱生叔叔家去偷,因為他家的桂花嬸子是咱村嗓門最大,罵人的利落勁也算數一數二之人。”

兩人正說得熱鬧,李玉蘭從廚房端了個盤子出來,上麵放了個煎得金黃的打粑粑,她還在打粑粑上放了些白糖,看上去就那麼誘人。

李玉蘭拿了兩雙筷子,將一雙筷子遞給李莎莎,另一雙拿在手裏就去夾那個打粑粑,夾成兩半後,示意李莎莎吃。又將手裏的筷子遞給李先智,李先智卻不接:“姑姑,這兩天我可吃了不少,暫時還不想吃呢,您給奶奶吃吧!妹妹,你可是有口福了,我們原來有打粑粑能烤著吃就已經很不錯了,姑姑如今還給你煎著吃,你美去吧!”李莎莎領情地對著他笑笑。

李玉蘭又將筷子遞給王氏,王氏今日一天的心情都特別好,看著兄妹倆說說笑笑,她也跟著樂得見牙不見眼。李玉蘭遞筷子給她,她也擺手:“玉蘭,你吃吧!我今兒怎麼都不覺得餓呢!”

李玉蘭打趣道:“您是人逢喜事精神爽,見著哥哥、嫂子和智哥兒比吃啥山珍海味都管用。”她也不推辭,拿著筷子和李莎莎一起吃了起來。李莎莎將打粑粑放到嘴邊,小小地咬了一口,隻覺得外焦內糯,很是好吃,就是裏麵有些燙,吃一口得嗬半天氣。不過這並不妨礙李莎莎吃東西的速度,三口兩口就將那半個打粑粑給囫圇下去了。

幾人聊了會天,王氏讓李莎莎帶著李先智去他房間休息,自己和李玉蘭去灶屋忙活晚飯。到了晚飯做得的時候,王氏讓李莎莎先去叫李先智,然後兄妹倆分頭行動。李莎莎扶老太太去堂屋,李先智去見自己的爹娘。

到了堂屋的時候,李莎莎見李先智和雷國珍的眼睛都是紅紅的,李宗輝的臉色也有些不自然。老太太看見自家的孫子、孫媳婦、重孫子回來了,也非常高興,一家人熱熱鬧鬧地吃了一頓晚飯。

李宗輝和雷國珍第一次吃那些菜,覺得很是新奇的味道,都吃得比較多。李宗輝放下筷子問王氏:“娘,今兒晚飯的菜是舅舅他們給的那個菜籽嗎?”“是啊,多虧他們給的種子,不然咱們這大房子可是蓋不起來了。”王氏還是按原來的說辭說道。

李莎莎怕李宗輝繼續深究這個話題,就上來打岔道:“奶奶,爹和娘趕回來了,咱們是不是就在八月節那天請外公家和幾個姨家都過來過節,也給咱們家暖房啊!對了,還要請哥哥的師父也過來喝個酒什麼的。”王氏想了想說道:“嗯,那咱們就在那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