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2 / 2)

因為快入冬了,王氏去了鎮上買了好些布和棉花,準備今年給大家一人做兩身棉衣,李莎莎則跟著李玉蘭學習女紅,雷國珍因為懷孕不能動針線,倒是一直養著胎。李莎莎每日都讓李玉蘭給她煮牛奶,雷國珍已經被每天一碗的鮮牛奶養得白白嫩嫩的。

雷正堂過來看過幾次雷國珍,每次也給他們帶了好些的吃食,李莎莎很是喜歡自家的外公,每次她也準備了一大堆的東西讓他帶回去。李宗輝也托人送來過幾封信,說了說在書院的生活,他很是得山長的賞識,風山長說他明年的秋闈肯定沒問題,王氏聽了這些是又高興又有些傷心,高興自家兒子終於有了出頭之日,傷心自家兒子受了這些年的苦。隻有李德河,仍是了無音訊,王氏也無所謂,看來她已經將生活的重點放到兒子身上去了。

李莎莎也不怎麼出去,除了學女紅和陪雷氏聊天的時候,她去空間勞作的時間居多。葡萄酒受歡迎,李莎莎就多種了些葡萄,做出來的葡萄酒存放到二號倉庫,這樣到明年就能釀出十年八年的葡萄酒了,應該能賣個好價錢!

今年自家的地就收了點老玉米,柱生家將租子送過來,她也沒留,直接賣了出去,也就得了幾兩銀子。李莎莎準備明年將這二十幾畝的水田,到時都讓小龍注上空間水,來年的收成肯定要好過今年。到明年收成好了,買菜的錢就多多買一些田地,最好能連成片的,到時她就不佃給別人家種,而是收回來,請人給自家種田,誰讓自家陰盛陽衰呢,唯二的兩個男人還都不是好莊稼把式,也不管家裏的事。

沒多久,王氏給每人做好了一套新棉衣,大家都趕忙將原來那棉絮已經硬成一塊塊的舊棉衣脫了下來,換上這新棉花絮的新棉衣,頓時覺得跟一朵暖雲圍繞著自己一樣,又輕又軟和。王氏又將各人的舊棉衣都收到一起,準備到明年開春再找那彈棉花的師傅,將那舊棉絮彈蓬鬆一些,看可否絮個小蓋被啥的。

李宗輝的新棉衣王氏已經收了起來,準備等他過年的時候回來再給換上新衣。雷國珍的新棉衣則放得很大,以滿足能裝下她那越來越大的肚子。所有睡房的火道也開始燒了起來,每天都燒的旺旺的,一點都不覺得冷,很有北方暖氣的感覺。李莎莎準備到再冷一些就開始燒炕,到時就不用鑽那冰涼的被窩了。

轉眼到了臘月初一,村裏的人開始殺年豬了,這個時候殺年豬是因為他們習慣將豬肉熏成臘肉。這樣能吃的時間長一些。還有多餘的肉就灌成香腸,也熏臘了。豬血也被做成豬血豆腐,也要熏臘了。

李莎莎這才明白為什麼家家戶戶的房子房頂和外牆離得那麼遠,那是因為房間中央有一個火坑,大家到冷了的時候,就會在火坑裏燒火,火坑上方也會吊一根繩子下來,掛一把銅壺,隨時有熱水可用。而那些要熏的肉都會掛在火坑上方的房梁上,這樣肉都是用冷煙子熏出來的,而用冷煙熏出來的肉不幹,也不鹹,特別的香,肥肉更是肥而不膩。那些煙也會從房頂和外牆的縫隙處飄到屋外,屋裏就不會覺得煙熏火燎,特別嗆人了。

今年李莎莎家裏起的新屋,沒法熏臘肉了,她就跟李德海約好,將自家要熏的東西都放到他家去熏了。李德海今年靠著魚塘收入不錯,念著李莎莎對自家的好,這點小事自然不在話下了。李德海還準備將今年的豬頭熏好了送一個給李莎莎家裏,還有魚塘裏那些有十多斤的大草魚也熏上十條八條的給他們,要知道李家村還沒有哪家吃過熏臘的草魚。

王氏和張屠戶約的是臘月初五過來殺年豬,初四一早,王氏帶著李莎莎去了趟她的娘家哥哥那。兩人帶了些新鮮蔬菜,大草魚和大鯉魚各拿了四條四位舅爺爺一家兩條,還有八月節殺的那頭豬的豬肉已經吹得幹幹的成了好吃的風吹肉,還帶了四瓦罐的酸奶,兩個背簍給裝得滿滿登登的,讓閃電馱著,祖孫倆就牽著閃電往舅爺爺家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