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三章(1 / 2)

李莎莎又仔細地觀察了下舅舅家的兩個孩子,還不錯,雖說可能沒有吃過這樣好吃的東西,可吃飯的樣子還是非常有規矩的,看來是舅母教得好了。李莎莎沒想到一個鄉下的婦人,還能教出這樣守禮的孩子來。她可是還記得二姨雷國瓊家的幾個鼻涕蟲,那不是吃飯根本就是搶。為了這事,她又偷偷問了問舅舅,這舅母的來曆,舅舅這才告訴她,這王氏的父親可是遠近聞名的教書先生。不過他為人特別好,有那會念書家裏沒錢的一般都會免了學費,有時甚至還會補貼人家。所以他家如今已經窮得叮當響,可是他仍不想放棄這個願望。

見到外公一家後繼有人,李莎莎心裏舒服了許多,一定要將那個小學堂先弄起來,將這些孩子們都有上學的地方,正好可以請了那老王先生過來當校長,也要從縣裏請幾個好先生過來教,不行就多給一些銀子好了,自己也來個希望工程吧!

一頓飯吃了有一個時辰才吃完,李莎莎跟酒樓和木器店的眾人道別,雷正堂知道他們得先回李家村,隻得約了五月初五過端午節讓李莎莎回雷家村一趟,讓她外婆和那些個姨都跟自己見個麵,李莎莎都一一點頭應承下來,雖然她心裏一點都不想見那勢力的外婆和那些個有毛病的姨。隻是她也有四五年沒見和平那個小正太,還有善良的小姨。

馬車不到半個時辰,終於能望到李家村村口的小溪,李莎莎感歎,九年前她就是從這裏來到了這個世界啊,這日子真是如白駒過隙,過得可真快!車隊慢慢進入李家村,把李家村的人都看傻了,見過馬車,可沒同時見過這樣多的馬車。不光有馬車還有幾十匹的騎士,而那些馬都是從京裏的金吾衛帶過來的戰馬,個個高大威猛,皮毛一水兒的油亮,看得大家咂舌不已。村裏的娃兒們更是跟著馬車跑前跑後的,李莎莎怕馬兒踩倒孩子,一個勁地囑咐車夫要小心一些,盡量慢一些都沒關係。

好不容易磨磨蹭蹭地到了原來的家門口,雖說自己醒來的那段最艱苦的日子就是在這裏度過的,可李莎莎看著還是那樣親切。旁邊李德江家的門緊閉著,李莎莎心想看不到他才是最好呢,那種惡心的人最好一輩子都不要再看到。再往上就要經過竹廊了,李莎莎那個時候最喜歡這片竹廊,一直想著自己家也要種上這樣一片竹林,可因為要在後院種菜,那個計劃也隻得擱淺。如今再看到這片竹子,李莎莎看著這滿眼的綠,微風吹過竹林的竹子一起往一個方向倒去,倒是有些像給李莎莎行禮歡迎一般。

再過去就是李家的祖屋,李德海和李德湖住的地方。李德海家的房子好像重新蓋了,不是原來的木屋,而是蓋的磚房,屋頂上鋪的青瓦,牆壁粉得白白的,李莎莎滿意地笑了,大爺爺家日子過得不錯。再看旁邊的李德湖家的屋子,還是那年的樣子,不過已經破敗不堪,看著要垮了一般。這一相對比李莎莎不得不感歎真是好人有好報,壞人有壞報啊!

再定睛一看,李莎莎才發現李德海家的坪裏有人在劈柴,猛然見到這麼多的馬車和人,他扔下斧子就跑進了堂屋。李莎莎估摸著是李先平,這是回屋給李德海報信去了。

李莎莎忙叫車夫停車,整個車隊就都停了下來。老太太也知道是到祖屋了,也鬧著要下車,李莎莎忙讓秋黃把她攙了下來,李德河和鄭氏見老太太都下來了,也跟著一起下了馬車。他們剛站定,李德海領著家人已經從堂屋裏都出來了。李德海見了老太太,忙上前跪倒在地:“娘啊,您老人家可回來了,兒子可是有三年多沒見過您了!”他這一跪身後的家人也跟著跪了一片,老太太聽得這話眼淚一下沒忍住,如斷了線的珠子一般劃落了。

雖說跟京裏吃得好住得好,每日裏小輩們不論多忙都要去她院子裏陪她吃一頓飯,每年到了夏天可以在澄心湖裏坐著畫舫遊湖,到了冬天可以去大興的溫泉莊子泡溫泉吃烤肉。那日子她這七十多年才享受到的好日子啊,可她怎麼就總是想起這個小山村裏的一切,就是想回到這裏,真是應了那句老話,故土難離啊!

老太太將李德海扶了起來:“行啦,大家都起吧!老大啊,走,讓娘和你三弟三弟妹去你堂屋坐一坐。”李德海見老太太淚雙流,自己也忍不住落下淚來,一邊起身一邊答道:“哎,好,娘,如今兒子也起了新的大瓦房,雖是比不上三弟家,可您這是第一次來兒子的大瓦房,您幫兒子長長眼,看有哪裏不好的,您過得橋比我走的路還要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