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一章(1 / 2)

原來李苓苓從京城回來後就已經快及笄了,家裏開始給她找婆家了。因為家裏的條件越來越好,又有一門李莎莎家這樣的親戚,所以來給提親的人絡繹不絕。李苓苓一家看得眼花繚亂,不知挑哪家好了。李德海見李宗輝讀書有出息,而後李玉蘭又找了個會念書的,如今也做了官太太,他也想給自己家的孫女找一個這樣的。

問題是岩泊鎮附近讀書人本就少,而年歲跟李苓苓般配的更是少之又少。這樣一來李苓苓的婚事就給耽擱了下來,眼見著李苓苓一天天長大,雖說鄉下嫁女兒不像京裏那樣早,但是這一天天拖下去也不是個事。就在大家覺得著急的時候,有一日何氏主動來找了小張氏說了一個事。說是她娘家那邊安縣的一個村子裏有一戶姓周的家裏有個不錯的後生,讀過幾年書,家裏的條件也不錯,人長得也好,跟苓姐兒很是相配。

李德海聽了很是動心,他現在知道讀書的好處,對於讀過書的人都是一種盲目的崇拜。小張氏見李德海喜歡,又跟李宗亮和柳氏說了說,他們一聽也覺得不錯,就是不知道人怎麼樣,小張氏聽了就找了何氏,讓她看能不能將那周家人請到他們家裏去一趟,好讓李家人相看相看。何氏聽了二話沒說就答應了,沒過幾日,那周家來了兩兄弟,老大領著老二過來的。

李德海一看周家老大是一又黑又粗的漢子,不是甚喜歡。可一看周家老二周小波一副讀書人的斯文模樣,說話進退有禮,讓人頓生好感。柳氏為了讓女兒放心,還偷偷告訴了李苓苓,李苓苓也偷偷相了相,這周小波的皮相還是長得不錯的,所以李苓苓一顆芳心就動了。

李德海問了問周家的情況,聽何氏說家裏也有幾十畝的田地,吃喝是不用愁的。李德海還是不放心,又親自去了趟安縣,發現周家確實是有幾十畝的田地,一大半佃給了佃戶種,隻有一小部分三兄弟自己種。就是家裏的房子有些老舊,不像一個底子足的。可李苓苓已經及笄了,再拖下去也不知道過了這村兒還有沒有那店兒。李德河想就是家裏底子薄些也無所謂,自己可以多貼補一些給李苓苓就是。何氏也跟旁邊煽風點火地說,周家又相看了一家閨女,隻是周家二郎還是喜歡李苓苓一些,一直還沒鬆口呢,那家閨女可很是看中周家二郎的。李德海一聽也急了,忙跟何氏拍板讓周家來提親。

這一定下來就快了,先是周家派了媒人過來提親,李家人同意議婚後,周家正式向李家求婚,雖然沒有大雁,倒是送了一對鴨子。當然其他的生麵、肉包盒等都準備得很齊全。李家則回了紗巾、糖、著、綢巾等。接下來就是納吉,卜得吉兆,李苓苓和周小波雙方八字相合,周家派了媒婆送禮物到李家,告訴李家議婚可以繼續。這納吉也稱過文定。到納征的日子,周家送的聘禮也不錯,各種整豬、整羊,還有些金銀首飾和綢緞布料,李家更滿意了。柳氏心裏暗暗下了決心,等嫁女的時候不光將所有的聘禮還回去,還重重地給李苓苓辦嫁妝,一定不能讓周家人小瞧了。所以李苓苓的嫁妝裏不僅有新房的家具、衣服首飾、壓箱的金銀錠子,還有安縣附近二十畝良田的地契和岩泊鎮上的一個鋪子。

請期過後就是成親的日子了,先是李家大辦酒席招待來迎親的周家人和村裏的親朋好友,周家將李苓苓接過去後再在那邊大擺筵席招待送親的李家人和村裏的親朋好友。事情發展到這裏,都是很正常的,李苓苓一家也一直很高興的。

可是就在李家人回去的第二天,這天是新婚夫婦認親的日子,李苓苓剛剛和周小波洞房花燭夜,兩人很是纏綿了一個晚上,導致第二日李苓苓的腿都是軟的。早上也就剛辰時,周小波的娘親曹氏就來敲門了。李苓苓嚇得一驚就起來了,手忙腳亂地穿好衣服下床開門,因為腿軟在腳剛沾地的時候差點沒摔一跤。那睡在床上的周小波並沒起身去將李苓苓扶起,隻是笑著看著李苓苓說道:“娘子,你怎麼這般不小心呢。”

李苓苓羞得滿臉通紅,一瘸一拐地去將房門打開。曹氏進了門來,笑著對李苓苓說道:“老二家的啊,今兒可是認親的大日子,你可得趕緊起來了,不然讓家裏的親朋好友等著就不像話了。”李苓苓聽了更是羞得抬不起頭來,隻覺得這婆母太好了,對自己這般地體貼。她卻沒有看見,曹氏趁著她低頭的時候,一雙眼睛就如探照燈一般在屋裏掃來掃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