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雷國秀和石大明屬於最有特色的了,雷國秀如今是秀才娘子,李莎莎隱約聽說石大明後來又考了幾次,始終是沒考上舉人,這才放棄了自己的科舉之路。不過人家的秀才架子卻是端得十足,那踱著方步的所謂文士風度,還有那雷國秀做作的秀才娘子的德行,也是大家可望而不可及的。雖然聽說因為幾次考舉人,將石大明家裏的田地賣了許多,日子一日不如一日,可人家秀才娘子是兩個丫鬟扶著進來的,後麵還有乳母抱著一個,牽著一個。
李莎莎對這兩人都沒啥好感,隻是讓秋蘭將那背簍送了上去。那兩個小的倒是長得蠻好的,大眼睛圓圓的,一看就讓人能喜歡上,隻是這兩人的爹娘太讓人倒胃口,李莎莎也隻是象征性地看了兩眼,一句多的話也沒有。隻氣得石大明的方步走成了疾步,雷國秀也不要丫鬟扶著了,自行叉著腰走到對麵的椅子上坐了下來。
當然這最後進來的雷國玉一家子,卻是受到李莎莎起身歡迎。雷國玉好像過得不是很好,原來白皙圓潤的臉有些黑瘦了,抓住李莎莎的手也如枯枝一般剌手,讓李莎莎心疼得不行。再看沒見過麵的五姨父陳啟山,一副老實巴交的模樣,低著頭都不敢看李莎莎。
她低頭看見雷國玉手裏抱著的那個孩子,也就一歲多的樣子,瘦骨嶙峋的,頭大身子小,一看就是營養不良。一問之下才知道,這還不是雷國玉的第一個孩子,第一個孩子是個女娃兒,出生沒兩天就夭折了。這第二個娃兒是男孩子,居然已經兩歲多了,取名叫陳方。李莎莎心裏一陣歎息,心善的小姨不定怎樣才熬過那段日子呢。
這回李莎莎不光讓秋蘭給了一個背簍,還給了雷國玉一個荷包,裏麵放了兩百兩銀票,希望能讓他們的境況有所緩解。不過她想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準備等會兒好好跟雷國玉聊聊看陳啟山有什麼特長,給介紹一個好的事兒給他做,看這樣能不能改善他們的窘境。她又憐惜這兩歲多的娃兒長得跟一歲多的一樣,又拿了一包給雷正堂的燕窩給了雷國玉,還教雷國玉如何燉了給娃兒吃。隻是她沒有隨身帶那些藥丸,不然給那孩子吃兩顆,準能讓他健康許多的。想著雷國玉原來對自己的好,她想著一定要想法子讓他們一家過上好日子。
至於雷國安一家子在鎮上就已經見過了,她將剩下的七八個背簍就一股腦地都給了小舅媽王氏。哪知道就看到上座的吳氏臉頓時垮了下來,其實她想的是這東西都是給他們的,讓小舅媽收著,難道他們還不給外公外婆用嗎?不過她已經不在意吳氏了,原來對她不怎樣,現在她也無所謂吳氏生氣還是高興,隻要雷正堂高興就好了。
因為這時候坐在上座的雷正堂已經眉開眼笑地說道:“莎姐兒啊,你看村裏的小娃兒們都在門外想見你,你是不是讓丫頭出去撒些銅板讓他們也沾沾喜氣!”這又有何難,再說是大家高興的事,不過幸虧她來的時候換了不少銅板帶著了。她回頭衝著兩個丫頭點了點頭,兩個丫頭應是退了出去,走到坪裏對著門外的娃兒們喊道:“快來這邊領郡主的賞錢啊!”說罷,兩人都對著天上撒了好幾把銅錢,小娃兒們還挺識禮數,看來是有人教過了齊齊跪著衝著屋裏的李莎莎喊道:“謝郡主娘娘賞!”喊完了,大家才一窩蜂地在地上撿起銅板來。
這番情景看得雷國瓊兩口子目瞪口呆,這要是都給自己多好啊!而雷國花兩口子看著就有些別扭,雷國花本來是想壓李莎莎一頭的,哪裏知道人家風頭那是擋不住啊!雷國秀兩口子氣得鼻子都要歪了,因為平日裏雷家就石大明一個讀書的秀才,每次來都是鼻孔朝天的,哪裏知道如今卻是沒讓李莎莎放到眼裏,他們兩口子那比針眼還小的心眼能舒服得了。隻有雷國玉兩口子真心地覺得莎姐兒對自己真好,一下收了那麼多的禮物覺得有些不好意思。
好在沒多會兒,王氏就進來說準備開席了,李莎莎也就不用盯著這些意味不明的目光了。雖然外公家的極品也不少,可好在不用跟他們經常呆在一起,忍一忍也就過去了,畢竟這麼些年才有一次一起吃飯。王氏領著李莎莎幾個往堂屋後麵過去,李莎莎心想,這堂屋後麵不就是山了,還去後麵幹嘛。哪裏知道這真是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這堂屋後麵還真是別有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