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李莎莎哪裏管他們這個,隻問了王老先生這李先奉的學習情況,如果耽誤個半年的有沒有問題。王老先生如今最喜歡的學生就是李先奉了,隻覺得這娃兒簡直就是為了讀書而生的,聽了李莎莎他們要回京裏,很是可惜這好苗子不能在他手裏長成才。不過他還是很誠懇地說明了一下李先奉的情況,隻要有閑暇時候多溫習就可以了,而且他想等明年讓李先奉下場試一試。這就是很高的評價了,李莎莎自是高興得不行。這大哥鄭先智走的不是科考,很是讓李宗輝覺得後繼無人,這回好了,有了李先奉,他不會那樣失落了。
就在李莎莎接到信的半個月後,他們準備得差不多了,定了兩日後出發。鄭先智和老鄭終於趕了回來,大家都一起出發去京城。這李家村的事務,李莎莎讓王老先生管學堂,雷國玉管學堂的後勤,陳啟山則主管整個莊子和李家、嚴家大院,其他的人都跟著一起上京了。
到了出發的那一天,村裏人都過來送他們。一直看到車隊走出老遠,大家才回轉。這回老太太也沒去,她年歲實在是太大了,明年就八十歲了,這可是耄耋之年。李莎莎已經答應他們所有人趕回來給老太太做八十大壽。
潭州上船以後,在巴陵接了趙大叔一家,當然主要是為了接趙大妮。李莎莎這回好好調侃了大妮一回,急得大妮直掉眼淚。李莎莎這才笑著說道:“哎呀,我的好嫂子,快別掉金豆子了,不然我哥可饒不了我呢。”旁邊的鄭先智隻作揖:“好妹子,饒了哥哥吧,不就是沒告訴你麼,哥哥這是怕自己打韃子回不來,所以沒有聲張的。這樣就是我回不來,大妮沒訂過親也可以找一戶好人家嫁了。”他的話震驚了在場的人,李莎莎從未想過鄭先智居然想得如此的遠,她也隻得承認,鄭先智這是真心愛大妮了。
到了京裏,離九月十六也沒多久了,好在京裏有雷國珍準備,兩邊的聘禮和嫁妝都準備得好好的。嚴梓熙也在京裏買了院子,裏麵有管家照看,也早就去信讓他們準備新房。李莎莎一回京,就讓原來的那幫閨蜜們湧上門找她算賬。李莎莎看見她們高興都來不及,京城動蕩這一年多,她是非常擔心她們的安全的,見她們一個個都沒有事,都高興得掉了淚。眾女見狀隻得又安慰她,每人都給她添了妝。
不久,皇上的封賞下來了,鄭先智進封為鄭國公,世襲三代,賜良田一百頃,國公府邸一座。李莎莎則是以田地、金銀、古董書畫居多,自是沒有鄭先智的多。老鄭也封了永安侯,世襲三代,賜良田五十頃,侯府一座。李宗輝則終於當上了吏部尚書,不到四十的吏部尚書,也是大楚朝開國以來最年輕尚書了。
回來的第三天,李莎莎就去了玉佛寺看一無大師。一無大師為了躲避大皇子等人的逼迫,出去雲遊了一年多,如今已經回寺。因為李莎莎將許多好東西的發明都算在了一無大師的名下,所以這回皇上給他的賞賜也不少,一無大師也一一收下,正好可以給京城周邊遭了戰火之災的貧民百姓們施粥一個月,也算是救了不少人。
李家的兩個店鋪讓唐淑妃賜給了唐家,店裏的人換了個幹幹淨淨,如今皇上又賜還給了李家,這倒是李莎莎有些發愁起來,這人還真是不好找了。好在沒多久,見京裏局勢穩定,那些跑了的夥計也都陸續回來了,李莎莎才得以重開。而廣恩伯家因為馮麗妃和二皇子的原因遭了唐淑妃和大皇子的忌恨,全家被發配出去了,所以京裏的蘭香坊也付之東流了。
馮麗妃被救出來後,又派人將馮家上上下下上百口子都找了回來,隻是廣恩伯老兩口因為年紀大了發配的路上就撐不住過世了。如今世子和世子夫人承了爵,隻是兩人也是因為發配路上受了許多苦,身子骨一直不好,也沒有精力去經營什麼了。好在皇上看在馮麗妃和二皇子吃了不少苦的情麵上,賞了廣恩伯府許多的銀子,伯府才算是支撐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