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中國漫畫的思考(2 / 3)

漫畫對情節的要求與文學沒有什麼本質的區別,隻是在關注麵上會有不同。文學的情節比漫畫自由的多,但商業性的也就那麼幾種;漫畫從開始就是商業性的,因此在這方麵反而比文學的表現力更加豐富。漫畫的情節和它所服務的主題一樣,也要求生動、時尚,並且還要使讀者產生代入感,要有說服力。這就要求真實——至少是在自己創造的世界裏真實,要能自圓其說,並且不囉嗦。還要求有讓讀者舒適的節奏感和整體感——這是能夠把握的技術活兒。真實感來源於生活,不能閉門造車敝帚自珍。我們的作家經常為了創作小說深入生活,甚至出生入死;日本的漫畫家也經常要采風、旅遊增廣見聞——這有待於漫畫體製的建立和完善,但在此之前,最起碼的真實也應盡力保證,尤其可以多從熟悉的生活中取材。

(第三節)人物

漫畫中的人物是很獨特的一群,不僅思想怪異,行為誇張,而且經常是市井中的哲學家,一代人的典範。對於漫畫中的人物來說,個性就是生命,誇張就是生活,這與文學真是大大的不同。但是這些人的存在又必須是合理真實的,他們的性格應該可以支持他們自己演出整個故事。漫畫中的人物是因為思想生存的,這些思想就是主題。

(第四節)文化

漫畫中經常要涉及各種文化成分,比如哲學、曆史、宗教、神話、風情、民族、節日、體育、科學研究、行業行為特征……這些文化成分往往是外行難以接近了解的,需要認真的調查和體驗才能有初步的認識,對創作者來說是艱辛的工作,對讀者來說充滿神秘感——但也正是這種神秘感才使它們具有漫畫上的商業價值和人文意義。引入這些文化成分所帶來的好處是不言而喻的,可能的話任何文藝作品都會希望和它們粘上關係。但是對它們的使用必須謹慎——日本人在這方麵作的就很不出色,將自己的意誌強加上去,僅僅把這些文化成分看作點綴,是對文化的不負責,也是對作品的不負責,流於嘩眾取寵。反過來說,如果中國人能在這方麵認真負責,那麼這就必將成為戰勝日本漫畫的一個契機。這裏有一個特例,對於曆史的改編很多時候是不必忠於原著的,一方麵因為原著並不一定可靠——至少是對原著的解釋不一定可靠,另一方麵可以看成是架空性質的作品,隻考慮現實意義就可以了——這不是歪曲,甚至還會對曆史的普及提供幫助。與之相反的,不負責任的歪曲曆史就很可惡,不僅一幅假正經的樣子很讓人討厭,而且在偽曆史的實質之上還很不負責任地把自己與曆史混同起來——二者的區別並不在於改編曆史上,而在於有否獨立的思想,在於改編曆史的態度上——一個是主動有意識的改編為自己的思想服務,一個是被動懶惰的不求甚解的歪曲,而且思想頗為混亂。在其他文化的利用上也許也存在這種狀況,但更多的是無意的不求甚解斷章取義,這樣造成的危害就是誤導讀者,並且暗示一種馬馬虎虎的生活態度——這是很不良的潛在影響,甚至會影響民族性的根本特征,真的馬虎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