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葉瑜永遠不會忘記那個他來到這個世界的日子,公元2018年六月十日,他被一顆光球帶到了這個陌生的世界。一個不知何處,熟悉卻又陌生的世界。七國裂土,諸侯紛爭,似是曆史書本中,那遙遠的戰國時代。
夫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轉眼之間三年便如流水一般,從葉瑜的指縫間溜去。終南山似一片方外之地,葉瑜生活於道家之中,便全然忘卻山下是一片戰火紛飛的世界。
因地靈,景是極美的。終南山地氣十足,故生養出蓊鬱清脆的草木,每當一旋兒風送過,樹葉“沙沙”作響,讓人誤以為是下方雲海翻滾的波濤聲;間或遙遠高塔上的古樸銅鈴“叮鈴”聲,那意境必是深遠且雋永的,教人更多了層體會;終日在這風日裏生活著,人也會多出飄渺出塵的氣息。因文厚,韻是極重的。凡道家林園,必有種種考究,講究自然,又論章法,如山水大家之佳作;凡建築,建製必有考究,塔分幾層,需用何料,賦何文,與何屋相鄰等;終日在這道家中行走,人也會多出幾分書墨氣。
葉瑜眸子便在這風日裏長養著,皮膚愈見白皙,觸目為青山藍天綠水,一對眸子清明如水晶。與那池中之魚仿佛,從不動氣,恬淡閑適,卻又蘊含著可躍上龍門力量——隻待一個時機。每當有人意圖打量他時,那雙如犀火一般的眸子,又似能看破人的心思。明白人無惡意後,便又內斂,一如山中的白鹿。
他也向來是個勤奮的。每日天未亮時,他便起床晨練,不論風雨,不論年月。再與師姐一同去往學堂讀書,亦悉心練武。日子便確如這天空常見的藍天,與偶拂過的幾縷清風,平淡無趣。但若真說波瀾不驚,那亦不全然。
葉瑜平靜的生活,如那一片靜謐的荷池,總會在一陣微風拂過水麵,或是魚兒驚起波瀾,發生一些可教人回味的事情。
葉瑜不論晴雨,日子幾乎一成不變,嬴令賓笑時,便低著頭,嘴角亦會略微上揚。但山下世事,如何變幻,他是一概不知的,便也無可令他高興或悲傷了。
細算著日子,確乎有千多個日子了。公元前235年,以大秦年曆來算,即是秦王政十二年,這天下又會發生什麼呢?
若是以葉瑜故鄉的曆史來看,此刻秦國已然與趙國交戰了,但這方世界為秦時世界,並葉瑜曆史課本中的戰國有些出入。此時秦國仍然一片靜默,便暫且不論。齊魯之地的小聖賢莊,乃儒家重地,人傑輩出,自然是天下矚目的地方。
一處山峰之巔,四周奇峰環繞,雲霧繚繞。上為藍天白雲,下方雲霧之中,有白鶴翱翔,發出嘹亮的啼鳴。
一名頭發並美髯雪白的華袍老者,跪坐在一塊石頭之上,眼眸緊閉,麵容肅然,透著儒家正中之氣,頭戴冠帽。其如這雲霧之中的高山,不見一鱗半爪,卻讓人敬畏,正是儒家長者——荀子,繼孔孟之後的又一位大儒。其對麵,是一名豐神俊逸的男子,頭戴絲巾,劍眉星眸,一派儒雅書生的模樣,乃是韓國公子,天資過人的韓非。
韓非麵容恭敬,眼眸卻又透著些許離別的哀傷。閉上眼,似又傳來隱約的無法形容的美麗的歌謠,不曾記得名字,不曾記得歌詞,隻似有女子的低吟,婉轉又淒涼。似乎很遙遠,又似乎很熟悉。韓非不知道這首歌謠出自何處,隻是聽到這首歌便覺內心透徹,也促使他做下了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