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閭丘露薇:當日本人在改變(2 / 2)

前段時間采訪一些日本勞工和慰安婦,原來當年最早幫助這些人群向日本政府和企業提出索賠的,正是幾個日本人。一名一直和日本律師一起幫助這些人群的中國律師認為,這些日本人這樣做,也是為了國家利益,他們很想向國際社會展示一個負責任、遵守國際規則、尊重人權的日本,而不僅僅是一個經濟大國,這沒有任何問題。

在節目中和一個內地保釣人士聊起這點,他很不屑:“日本人幫我們,是為了讓自己好過一些,不是真的為了幫我們。”我突然不知道如何回應對方,因為如果形容對方用“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實在有點政治不正確,尤其是在目前這個風口浪尖,會被視為親日、不愛國。

激進的反日人士,往往會讓我想起日本的那些右翼分子,因為思維方式很類似。每次去采訪中國領導人訪問日本,酒店還有一些活動場所的外圍,總是會有幾輛右翼組織的卡車,還有酒店附近右翼人士的集會。最驚險的一次,是在早稻田大學門口,我們好幾家香港媒體在拍攝和做直播,幾個右翼人士站到我們麵前開始謾罵,阻礙我們的工作,最終驚動警察。為了避免事態惡化,警察勸我們先離開。這次近距離的接觸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原來這些右翼人士裏麵,有不少中國人,那幾個情緒最激烈的,都帶著閩南口音,年紀都已經不輕。

2011年,太平洋戰爭七十周年的時候,日本電視台NHK向日本民眾征集戰爭證言,當被問到,是否願意為國捐軀的時候,年輕人們回絕得異口同聲,特別是其中那句“要人家為它而死的國家,就讓它滅亡好了”,這段時間,這個視頻又開始在中國網絡上傳播。

因為曾經的軍國主義曆史,很多人認同日本年輕人有這樣的姿態。但是如果有中國的年輕人,理直氣壯地這樣回答,會不會被認為政治不正確呢?甚至是不是會有這樣的聲音也因為這樣,不管是釣魚島還是獨島,關心的日本人並不多。但不關心這些,是不是就能證明他們不愛國?至少在日本,這不是一種衡量的標準。但是至少從表麵上看,他們更關心身邊的事情,要求停建核電站的抗議人數,遠遠要比右翼團體的集會人數多得多。

有怎樣的人,就有怎樣的社會。日本人在變,那中國人呢?可惜,如果從遠處來看中國人,電視屏幕上扭曲凶狠的麵容,隻能讓人目瞪口呆。還好,身在其中,會看到那些在人群中舉著牌子,事後收拾垃圾的廣州中學生們,這些人是中國的未來。

博客地址:http://roseluqiu.blog.ifeng.com/

(閭丘露薇,著名記者、主持人,現供職於鳳凰衛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