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3)(2 / 3)

(一)

闖王旌旗獵華夏,

崇禎自縊景山下。

若是識得女兒淚,

哪有清廷登龍榻。

(二)

叱吒威猛寡有謀,

順帝【114】年少不識書。

江山易得守成難,

淩煙閣上名不樹。

(三)

揭竿奮起百萬兵,

三攻贏得北京城。

後世為政皆記取,

敗由驕奢勤儉成。

榆林紅峽穀【115】

(2009年2月)

紅峽深處水淙淙,

築渠引水為黎民。

溪河南潤五百年,

造化府尹無處尋。

為政卓然人讚頌,

開山鑿窟畫圖新。

文人雅客牽相念,

真草隸篆滿壁題。

陝北佳縣楊家溝

(2009年2月)

(一)

何言陝北山寨小,

胸中自有百萬兵。

右手一指降虎城,

左手一揮鎖陳誠。

(二)

山寨巍巍鎖九龍【116】,

十年辛苦始建成。

天地茫茫誰主宰,

人民領袖毛澤東。

榆林北高台

(2009年2月)

北控大漠勢壯觀,

萬裏長城頭一關【117】。

物是人非千百年,

登臨斯樓心底寬。

煙鎖榆州百裏川,

霧籠北地天色藍。

縱使龍城飛將【118】在,

江山一統攔都難。

榆林橫山統萬城遺址

(2009年2月)

沙漠深處起城垣,

威震四夷憶當年。

瓦礫堆裏尋華閣,

大夏國裏歌舞酣。

一枝獨秀在漢北,

幾多彎弓破狼煙。

匈奴南望圖破壁,

雄峙千年也枉然【119】。

米脂貂蟬像

(2009年2月)

黃土地裏出芙蓉,

天香國色亦傾城。

粉黛施計圖國賊【120】,

忠心可鑒巾幗雄。

佳縣香爐寺【121】

(2009年2月)

香寺聳立黃河邊,

佳州古市車馬喧。

一橋橫峙陝晉間,

黃水滾滾閱千年。

陝北佳縣白雲道觀

(2009年2月)

白雲道觀得一簽【122】,

日出扶桑五百年。

佳縣歌手李有源,

高歌一曲紅日圓。

黃河古渡

(2009年4月)

薄暮輕柔河水平,

燈火初上銀川城。

春風微醉撲麵新,

柳絮輕舞柳葉輕。

燉魚宰雞恣意樂,

低吟淺唱曲徑行。

與君高歌相逢曲,

黃河古渡抒豪情。

黃河金岸【123】

(2009年4月)

早辭銀川賀蘭山,

千裏黃河半日還。

兩岸風光收不盡,

輕車已過寧夏川。

憶A君

(2009年4月)

昔日與君船上行,

微波輕搖談美景。

今日駐足岸邊柳,

君已作古舟無影。

吳忠黃河金岸【124】

(2009年5月)

西移東擴濱河寬,

鍾靈毓秀成夙願。

水脈相連成水韻,

河湖縱橫黃金岸。

喜看稻菽千重浪,

回漢兒女笑開顏。

天府國裏說天府,

魚米之鄉賽江南。

十年感懷

(2009年6月)

別家舍子整十年【125】,

去留肝膽兩相閑。

功過自有人評說,

清名浪得在民間。

過眼浮沉諸事盡,

我心無愧兩鬢斑。

六盤賀蘭連天際,

努力登臨可攀天。

唐徠渠偶得

(2009年7月)

身影匆匆逝斯夫,

千年修得漢唐聲。

黃河奔流東到海,

潤物無聲泥土情。

鬧市燈火車馬喧,

波光粼粼成美景。

浪得塞上美名傳,

人間處處有神名。

社科院四季即景

(2009年8月)

嫩芽初出柳絮飛,

碧草青青一時新。

春風幾度來去回,

梨花帶雨滿園春。

幾隻黃鸝深樹鳴,

燕飛草長炎日忙。

門外喧囂微塵揚,

小院幽深樹影長。

花開花落又春夏,

獨惜金秋碩果黃。

歲華搖落有芳意,

金色園裏有餘香。

千條萬枝誌淩雲,

冰雪銀裝裹素衣。

四時變化成趣事,

孕育大地富生機。

登山感懷

(2009年9月)

登臨賀蘭望六盤,

塞上山高近接天。

嶽飛抗金留絕句【126】,

偉人長征吟詩篇【127】。

三縱六橫通天路,

塞北江南美名傳。

喜看山川換新貌,

天府【128】國裏盡開顏。

山中偶感

(2009年9月)

(一)

山中遇天雨,

天露杯中惜。

久留不願棄,

存之待佳期。

(二)

山高平野闊,

黃河一線寬。

城廓星點點,

全無車馬喧。

(三)

清風送濕意,

白雲天際閑。

山高人為峰,

挺立可頂天。

登賀蘭山

(2009年10月)

(一)

晚霞灑金輝,

攜子上翠嶶。

情重腳步輕,

興濃不欲歸。

(二)

雲黑山色青,

風響雨來急。

戈壁黃塵漫,

遠市燈火起。

滿江紅·慶祝建國六十周年

(2009年10月)

六十風雨

回首望

神州妖嬈

放眼量

崛起全球

獨領風騷

六十年建設失與得

三十載開放輝與煌

莫折騰

信步百年路

光明頌

創業路

艱辛苦

強國夢

玉汝成

九百裏江山展宏圖

十三億兒女齊奮鬥

待到環球同此涼熱

向天笑

無題

(2010年4月)

稚氣未脫別故園,

鴻爪別泥三十年。

金戈鐵馬賀蘭路,

翰墨書香六盤山。

石嘴波濤朝天湧,

科學園裏苦鑽研。

揭開史冊新一頁,

歲月無痕兩鬢斑。

雅丹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