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發明的故事(7)(2 / 3)

“這些人裝得好像,上一次那位是扮了官府的差人,這次又扮個郎中,瞞得了誰?”話中的意思,是把李時珍當作偷“聖果”的賊了。

還是當頭的道士老到,他喝止了道士們的七嘴八舌,對李時珍道:“原來是位懸壺濟世的高人,失敬。隻是本觀聖品,乃專呈聖上的,官府早有明令,任何人不得褻瀆。先生請回!”他手下的兩個道士,硬是像押解偷兒般把李時珍送下了武當山。

回到旅店,李時珍氣得呆呆地坐了一黃昏。他知道當今皇上好的是道術,常常引道術之士進京宣講服食延壽的方術,這些道士便編些長生不老的傳聞,進呈些偏方當作進身圖富貴的階梯,所謂聖果大約也屬此類了。隻是自己為修訂《本草》千裏迢迢來到此地,不能探得真假,實在於心不甘。

好吧,大路不讓走,難道小道上處處也能派人守著?我偏要去看個究竟。

隔了幾日,李時珍穿好登山靴,又來到武當山下。這次,他沿著山腳,兜了個大圈子,從山穀一路攀援而上。後山的山勢十分險峻,可這難不倒常常攀山的李時珍,況且越是險峻之處,武當道觀越不會留意派人把守。到日影過午時,李時珍終於又來到那片密密的樹林背後。他小心翼翼捱進林去,一眼便瞧見了十數株用黃綢護定的果樹。道士們隻顧守住進林的大路,四周沒個人影。李時珍也不敢多耽擱,采了些枝葉,摘了兩個果子便匆匆下了山。

事情果然不出李時珍所料,他仔細觀察了取回的聖果,把枝葉跟《本草》的圖樣對照,發覺這種專供皇上延年益壽的聖品,其實隻是梅的一種,不過因為它長在高寒山頂,外表與一般的梅子不同罷了。

於是,李時珍在修訂《本草》寫到梅子的時候,特意加了一條注:“有生於高山處之青梅者,名為榔果,亦稱聖果,其味酸,能補胃健脾,無大異耳。”道士們可以騙騙皇帝,嚇嚇百姓。但對專於藥性,一絲不苟的李時珍,這一切都是白搭。

魯班的發明

春秋戰國時期,魯國有一個人叫魯班。原來,魯班姓公輸,名字叫般,因為他是魯國人,而古代“般”字和“班”

字通用,所以後人稱他為魯班。

魯班是中國古代最盛名的能工巧匠,也是一位十分偉大的發明家。千百年來,木工行業都把他當作祖師爺,一麵反映了魯班手工技術的高超,另一方麵也體現了後世對魯班的尊敬和熱愛。

魯班出生於一個工匠世家,從小就跟著家人學會了多種手藝,在木工方麵更為出色。由於他既聰明又好學,因此還相當年輕時就成了聞名遐邇的能工巧匠。

現在木工所用的鋸子,據說就是魯班發明的。

魯班是怎樣發明鋸子的呢?這裏還有一個動人的故事哩。

一天,魯班和他的徒弟們接受了一項建造皇家宮殿的任務。這個宮殿要求造得雄偉壯觀,因此工程相當浩大。而且,由於工期特別緊迫,采伐大量木材的工作更是迫在眉睫。

開始的時候,魯班率領徒弟們帶上斧頭,到山上砍伐木料。可是,麵對又高又粗的參天大樹,僅用手中的斧頭去砍,十分費力。幾天下來,他們師徒都累倒了,可是,砍下的樹木卻遠遠不能滿足宮殿建築的需要。

怎麼辦呢?魯班心裏開始著急起來。

有一天,魯班到一座險峻的高山上去物色用作棟梁的木料。在爬上一個小陡坡的時候,他腳下蹬著的一塊石頭突然搖動了。魯班慌了,急忙伸手抓住了路旁的一叢茅草。忽然,他“哎呀”驚叫一聲,手被茅草劃破了,滲出許多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