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77年,唐代宗李豫大曆十二年,距離安史之亂的結束已經過去了十四年。這一年秋天,平盧淄青節度觀察使李正己上報朝廷:東瀛光仁天皇派遣使團進貢我大唐。
這李正己本是高句麗人,趁安史之亂發跡,經過十餘年的爭鬥,最終成為平州、盧州、淄州、青州四鎮節度使。當以佐伯今毛人為正使的東瀛遣唐使登陸之後,此人即刻派人迎接到了自己的大本營齊州。
這齊州本是春秋戰國時代,齊國首府。經曆千年之後,齊州依靠其鹽鐵產業以及商賈雲集的優勢,其齊魯大地核心地位並未消減。
遣唐使佐伯今毛人將裝有光仁天皇的國書純金寶匣以及蓋有天皇印章的通關文牒。這通關文牒相當於現代的護照,隻是整個使團僅有這一本通關文牒而已。
李正己一一查驗了之後,這就將遣唐使團安置在他的節度使府的外宅之內。這外宅本為李正己的私宅。按照唐朝禮製,官員經過沿途官府的時候,都是住在驛站,並有當地官府派兵保護的。但這李正己最是會討好上差大人,這才將自己的私宅奉上。
等到安頓好遣唐使團等人之後,李正己召集了他的一群師爺開始謀劃。張師爺道:“區區東瀛使團,也沒什麼緊要之處,不如上報朝廷,這就打發了他們。”王師爺道:“非也,非也。東瀛之地,雖是小國,但也是番外之人。我李唐乃禮儀之邦,切莫讓東瀛小醜笑話我們大帥小氣了。”徐師爺道:“諸位,我以為,接送使團本是小事,但是若是能乘機派出人員久駐京師,豈不是美事。”
幾位師爺在議事廳爭議不斷,李正己仔細想了想之後,這就命令書記官起草奏章,上表朝廷彙報東瀛使團之事。
代宗皇帝大悅,即令檢校禮部尚書並東都留守蔣渙,率領三千禁軍趕奔河南道迎接使團至長安。並令禮部尚書李承昭代表朝廷負責一應接待事宜。
東都留守是名義上的朝中二品大員,禮部尚書是正三品,掌握實權的朝中大員。皇帝之所以派出這樣的高官,那是因為這是安史之亂之後,東瀛第一次派出使團。
東都留守蔣渙知道事關重大,不敢怠慢,與禮部尚書李承昭商量了之後,這就點齊了三千禁軍,日夜兼程的趕到了齊州城。這邊李承昭按照禮製,上報了接待規格之後,皇帝下旨以此接待。李承昭這就加緊準備,不表。
李正己早就得知蔣渙率領的禁軍到了,也不敢怠慢,早就將府衙以及附近州縣的官吏布置在齊州西門外。而他自己則在得到軍士報告之後,這就親自將蔣渙迎進了齊州城。兩個人都是朝中大員,一番客氣之後,李正己這就托蔣渙將自己今年的朝貢上繳朝廷。蔣渙也不糊塗,知道是怎麼回事,忙道:“節度使大人放心,皇帝對你還是非常信任的。”李正己這就麵向西麵拱手道:“我主英明!”
到了次日,蔣渙這就帶著遣唐使團出發,緩緩趕奔長安城。按理說,東都洛陽也是必經之地,蔣渙理應讓使團在洛陽歇腳。然而,身為東都留守的蔣渙,卻是直接繞過了洛陽城。皇帝聞報,心中大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