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龍得知銀兩被劫,自知無法交代,這就要製裁,好在被身邊人給攔了下來。為首的一位年歲年長的人說道:“尤當家的,小老兒見識不多,但懂得一個道理,凡事應勇敢麵對。就連我都懂的道理,當家的是做大事的人,豈能輕生!”幾句話下來,這就說到了尤龍的心坎裏。尤龍想了想,這就吩咐手下人將自己五花大綁,他要向堂主請罪!
不說尤龍如何請罪,單說華文秀與永貞師太帶著婁雲和楊文彪去龍虎山。鄱陽湖近處的龍虎山,自古人傑地靈。據道教典籍記載,張陵第四代孫張盛在三國或西晉時已赴龍虎山定居,此後張天師後裔世居龍虎山,至今承襲六十三代,曆經一千九百多年。
龍虎山山之得名有二說,《廣信府誌?山川篇》謂其為象山山脈之一支,曆台山西行數十裏,折而南,分兩支,環抱狀若龍盤虎踞,故名;《龍虎山誌》載雲:“山本名雲錦山,第一代天師於此煉九天神丹,丹成而龍虎見,因以山名。“。
龍虎山為道教正一道天師派“祖庭“,張道陵於龍虎山修道煉丹大成後,從漢末第四代天師張盛始,曆代天師華居此地,守龍虎山尋仙覓術,坐上清宮演教布化,居天師府修身養性,世襲道統63代,奕世沿守1800餘年,他們均得到曆代封建王朝的崇奉和冊封,官至一品,位極人臣。上清宮和嗣漢天師府得到曆代王朝無數次的賜銀,進行了無數次的擴建和維修,宮府的建築麵積、規模、布局、數量、規格創道教建築史之最。
不過華文秀要拜訪的與這些純粹道教的道觀不同的是,他們要拜會的乃是一個江湖門派。這個門派就是龍虎山的金頂玉皇觀。傳說八十年前,有一位道長名曰元亨道人在此山結廬修道。此人不僅精通道家典籍,還是以為武學大家。
元亨道人在這龍虎山修道練武,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寒來暑往,秋去春來,這就過了二十年。元亨道人這就開始開宗立派,收徒授藝,收得五位高徒。他們分別是鼎實、鼎革、鼎趾、鼎鉉和鼎足,五位都是出家的老道,四十年前就名動江南。
引得無數信徒,這就修建了這座玉皇觀。二十年前,元亨道人將觀主之位傳給了大弟子鼎實,十年前鼎實將觀主之位傳給了師弟鼎革。如今這玉皇觀的掌教真人正是鼎革真人。
華文秀一路上山,一路就與婁雲和楊文彪講述龍虎山玉皇觀的事情。兩位年輕人哪裏知道這龍虎山如此是藏龍臥虎,聽得是津津有味,不知不覺這就到了玉皇觀。
永貞師太這就遞上了拜帖,把門的道士接過拜帖也不客氣,直接關門進去了。時間不大,那人這就出來了,口中說道:“無量天尊,原來是永貞師姐,我乃渙躬,師傅有請幾位去觀中小坐。請!”這就將四人讓了進來,關好門之門,繼續領得四人進去。
走在最後的楊文彪悄悄對婁雲說道:“此人功力極高,你看這門高一丈寬六尺厚一尺半,少說也有數百斤中,你看他輕輕就推動了,絲毫不費力。”婁雲點了點頭,也是悄悄說道:“的確是高手。一個把守觀門的人都有這樣的功力,更不要說那鼎革真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