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給珍珠港事件的犧牲者
當地時間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軍偷襲珍珠港,引起了太平洋戰爭的爆發,到今年正好滿70年。美國曆史作家約翰·托蘭關於這一事件的專著《美國的恥辱——珍珠港事件內幕》中文版出版,是很合時宜的。
托蘭在本書中提出的問題——在日本偷襲珍珠港之前,美國政府是否已經知悉偷襲將臨的情報而故意不通報給有關的軍隊指揮官?這到今天也沒有最後的官方結論。讀者在讀了本書之後,也許可以對其中內幕得出自己的答案。然而托蘭提出這個問題,寫出本書,以及本書出版後他所經曆的遭遇,卻從一個小小的側麵反映出了美利堅民族性格的優點和弱點。
短短二百多年,美國從一塊殖民地變成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這既反映了美國人民積極進取、不屈不撓、開拓創新的精神,也使他們積澱了自視過高、不擇手段、利益至上的人性弱點。其結果就是有不少人形成了隻許勝利、不許失敗,對都是自己的、錯都是人家的,驕橫跋扈、不肯自省的處世哲學。
在珍珠港事件的內幕上,托蘭一直覺得當時珍珠港的兩千多軍民死得太冤,後來受到處分的將軍們罰得無理,所以他要站出來說話。美國文壇可容不得他這般。書出版以後,受到了把持文壇的自由派(即美國保守派文人)的攻擊,某次托蘭在台上講話,台下的無情圍攻讓他當場氣急,從講台上暈倒下來,其激烈程度可見一斑。這也讓托蘭在此後相當一段時間裏,對寫曆史灰心了。由此可見,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跟一個人一樣,反躬自省是多麼的不容易。
然而,托蘭表現出來的自省精神恰恰是美國非常需要的。現在美國手裏掌握著可以毀滅地球的手段。我們作為地球上的生靈,有權利要求美國謹慎、謹慎、再謹慎,不要在大事上邁錯了步。希望美國不斷發揚其民族精神的積極麵,克服其消極麵,時不時自省,而有益於自己,有益於世界。美國在二戰中的兩個主要對手,在戰後一個比較能自省,她在近年來全球困境中的表現可圈可點,可能跟此不無關係;而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另一個,在講求現利的美國助力下,則不大肯自省,因而心理壓力也就比較大,心態明顯的不夠好,日子也過不舒心,說不定哪天就又會不顧一切地發泄一下。這當中,美國大有經驗和教訓可以吸取。一個民族的自省能力,是她真正的力量所在,本書給我們的啟示也許正在於此。
華慶昭
2011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