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旭二十年
隨著時辰的到來,城門也慢慢地打開了,一小隊士兵小跑著出來,然後按位站好,隨即又來幾個官兵,站在城門前,開始一個一個地盤問查看要進京或者出城的行人。
四月末的早晨帶著幾分涼意,不過隨著太陽的高升,涼意漸消,取而代之的是讓人燥熱的暑氣。排著隊伍接受盤查的人群中,不少人已經開始用袖子扇風,試圖消除一些熱氣。
這時,一輛馬車不聲不響地排在人群的末端。
京城什麼都沒有,就是皇親貴戚最多。人們見多了高官貴婦們出入的馬車,自是不會對這輛看上去平平無奇的馬車另眼相看了,皆是隨意看了看,便撇過眼了。
“姑娘,咱們到京城了。”
“是嗎?”
窗簾被挑起,露出了一張清麗動人的臉龐,雖然看上去不過十三四歲之齡,卻頗有幾分風流之態,神韻氣質亦是不俗,衣著打扮也很齊整,隻是款式料子看著老舊,就不免讓人覺得寒酸。
楊宛心看了一眼前麵黑鴉鴉的人群,便放下了簾子,對坐在她旁邊的老婦人說道:“奶娘,我還是覺得心裏不踏實。冒冒然地上京,萬一姑姑……”
陳嬤嬤忙安慰道:“怎麼會呢?老爺與大娘子可是一母同胞的嫡親兄妹,感情最好了。這不,娘子一得知老爺和夫人出事,怕你沒人照顧,便命人連夜去綿陽接您進京,說是要親自照顧您。”趕緊雙手合十念了句佛,“阿彌陀佛,老天保佑,不然姑娘日後該怎麼辦才好?”
“可是……”楊宛心還是有幾分猶疑,“可是,姑姑也隻是繼室,聽說姑丈前頭還留有兩個嫡子,我隻怕給姑姑帶來麻煩。”
陳嬤嬤也是一歎:“那也總好過留在綿陽。姑娘眼看也該議親了,家裏沒長輩,您又沒有可以依靠的兄弟,除了娘子,還有誰可以依靠?難道真要依安老爺所說,嫁給那個五十多歲的縣太爺做填房嗎?真要這樣,老奴死後有什麼麵目去見夫人?”說著,不禁悲從中來,眼淚不由得掉了出來。
楊家也是綿陽的地方大族,家中也有不少子弟出仕,楊大老爺就是其中一個。
楊大老爺是二甲出身,中了進士後就被分配到青州做了一個不大不小的縣官,期間又得上峰賞識,取了上峰的女兒阮氏為妻。成親後,兩人感情極好,在三年後,還生下了女兒楊宛心。可惜阮氏卻是身子骨弱,難產而亡。因為小夫妻感情極好,楊大老爺也沒想過再娶,隻是一心一意照顧女兒。十多年來,別說庶子,連個庶女也沒有。
可惜天有不測風雲,楊父一不注意,就在任上得了急病,沒幾天就去了,留下了年僅十一歲的女兒楊宛心。
按規矩楊宛心要守孝三年,誰知未等楊宛心守完孝,族中就有人來給楊宛心說媒,說的就是綿陽縣的縣太爺,一個喪妻多年的五十歲老頭,而縣太爺的兒女不但早已成家,就連孫子都有了好幾個。
楊宛心自然不願意嫁,可是族人卻是日日上門,她被逼得差點想死。萬般無奈之際,幸好陳嬤嬤想起了一直有往來的楊家大娘子,便讓楊宛心寫了一封信給京城的姑姑,將如今的現況一五一十地說給對方聽。但凡對方念著一點骨肉親情,都不會看著親侄女跳入火坑。
果然,楊宛心的姑姑很快就來信了,說是要接她進京照顧,還派了幾個仆役和管家過來。楊家其他人看了,便也默默地收起了聲音,由得楊宛心跟著京城派來的人走了。
要知道,楊宛心的姑姑嫁的並不是普通官員,而是當朝二品大員,兵部侍郎。
楊宛心何嚐不明白,見陳嬤嬤哭起來,便強忍著自已的難過,勸道:“奶娘快別這樣。如今姑姑派人接我進京,也是苦盡甘來,我心裏也是歡喜的。先前是我魔怔了,倒累得你難過了。”
陳嬤嬤忙擦幹眼淚,說道:“姑娘這麼想就對了。”
很快,就輪到楊宛心一行人被盤查了,管家便將他們的文書路引遞了過去。那官兵仔細看了一下,見沒什麼問題,便揮手放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