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官司(上)(1 / 2)

相較於歐家的杯具,這對父女的糟遇也不遑多讓了。

這家人姓吳,吳父是京城附近某村子裏一個教書先生,早年娶了老師的女兒為妻。多年來夫妻恩愛,育有一子一女,雖說不是絕世天才,可也是聰明伶俐,一家人過著平淡的日子。

女兒名喚蓮娘,二八年華,生得貌美,又識得些許詩文,在村中很受年輕後生們的喜愛。可是大半個月前的某一天,吳父帶吳母外出見客,吳公子有事外出,家中除了一個粗使婆子一個小丫頭,就隻有蓮娘一人在家。

這時,陳文俊上門,說是路過此地求碗水喝,偏巧婆子和丫頭正在後院收拾,騰不開手,於是就隻好蓮娘出去了。鄉野人家沒這麼多規矩,平日裏蓮娘沒少與村裏的女孩子去趕個市集,偶爾見到外男也用不著像那些大家閨秀那樣擔心名聲受損之類的問題,而且這裏還是她家,秉持著幫人解難的想法,所以她很大方地打開門,遞給了陳文俊一碗開水。

不想這一遞,卻引來了一頭披著人皮的禽獸。

陳文俊喝完水後,又對蓮娘說他趕路趕得累了,想問天家借個地兒休息一會兒。說這話時,他一直都在盯著蓮娘不放。

蓮娘自然不肯。

路過口渴討些水喝沒什麼,但是父兄不在,她放個陌生男人進屋可就是有理都說不清了。隨口婉拒後,蓮娘就把關上大門,卻被早已j□j熏心的陳文俊捉住了她話中的信息,知道這一家的男人都外出了,隻有幾個寡弱女子在家,對他來說,這真是天賜良機。

陳文俊身為宣和長公主的兒子,出門不可能是單身一人,他身邊一向跟著三四個小廝,好心眼兒沒有,壞水一肚子。陳文俊的眼神一轉兒,他們就明白他是看上了這家的小娘子。

就這樣,仗著那些小廝的幫忙,陳文俊趁機強擄蓮娘去了最近的一間房,就地行事,辱去了蓮娘的清白身子。

等到那婆子感到不對勁過來找蓮娘時,正好看到陳文俊一邊穿衣一邊從大門邊的雜物房中走出,然後揚長而去。

接下來,就看到了昏迷在雜物房中滿身傷痕的蓮娘。

出了這種事,吳母哭得死去活來,吳父和吳公子更是暴怒如雷。村子不大,一點兒小事都能傳得人盡皆知,何況是教書先生的女兒被陌生人強`暴這種大事,一時間,村裏流言紛飛,吳家隨便一個人出門都要被街鄰指指點點。

在這種壓力下,第一個抗不住的人居然是吳母,不管昔日妯娌還是娘家人,都在明裏暗裏的責罵他們,再加上女兒一副心如死灰的樣子,一時間想不開就服毒自盡了。吳公子在村子附近的小鎮上讀書,現自家妹妹出了這種事,有好心安慰他的人,但更多的還是冷嘲熱諷。他臉皮本來就薄,口舌不夠利索,就是想來妹妹說話,也駁不過對方,突然間聽到村裏人告知的母親服毒自盡的消息後,兩兩相加,情緒更是激動得不行。那天正好下著大雨,他從鎮上趕回村子,路過村頭的石橋時,路麵濕滑,一個踉蹌,就這樣從橋頭掉到了河水。河水湍急,又是大雨,無人相救,吳公子就此一命嗚呼。

不過短短幾天,吳家家破人亡,吳父一日之間就仿佛老了三十歲,發妻與長子都死了,要不是還有一個女兒,說不定他也要跟著去了陰曹地府。

此時,村裏正巧路過一位公子,聽到了吳家的慘事後,便說了一句“如果知道那個惡人的身份,可以去京兆府告狀。”

陳文俊犯下惡事時,蓮娘抵死不從,不僅用發釵在他身上狠戳了好幾下,還搶下了一塊玉佩和腰牌。也是因為這塊腰牌,讓吳父沒有去告狀的想法,上麵清清楚楚地寫著“宣和長公主”這幾個字。隻是如今吳家轉眼間就死了兩個人,吳父恨得不行,悲痛欲絕,便攜著女兒親上京城,來京兆府遞了狀紙。

聽完吳家父女的訴說,京兆府尹沒有立即質問,反而問道:“證物何在?”

吳父顫顫抖抖地從懷中掏出一塊金銅色的腰牌和玉佩,衙役接過遞上去。

左大人仔細地辯認了一下,沒錯,確實是宣和長公主府的物事。再想想坐在後堂的歐將軍,他感到頭都大了,不過光天化日下狀紙都遞了,他也不可能把人打出府門,正準備說話時,一直低著頭不吭聲的蓮娘卻是開口說道:“民女遭此劫難,已非清白之身,本就無臉活於人世,隻是父母愛心拳拳,兄長殷殷相勸,才慘喘苟活人世。不想母親兄長卻因我之事而喪命黃泉,民女心中實在是愧疚萬分,還請大人為民女全家做主,還我們一個公道。民女失貞,早就不該活了,如今得送老父來到京城,又遞上了狀紙,民女已無遺憾。”又對吳父一磕頭,“不孝女拜別父親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