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就辦一個武學堂(1 / 2)

宋朝和過往曆朝曆代除了不抑商,還有一個很明顯的不同,那就是從沒有宵禁,而且不僅沒有宵禁,還要有夜市。據鄭屠所講,這臨安商家不等太陽落山,隻要天一擦黑,就會在各自商鋪、攤位前點起燈火,那些大酒肆、茶樓、瓦子、勾欄就更是燈火通明徹夜不息,就連城門都不會關閉,以至於這北關外和西湖附近夜間也是到處都有熙熙攘攘的人群。

所謂瓦子,就是上至高官、士人,下至平頭百姓的娛樂之所,裏麵不僅有商家攤販售賣各種貨物、商品、吃食,還有雜耍、說唱,自然也要有勾欄、酒肆、茶樓,每到夜間,臨安城內禦街之上和各個坊間街道自然是人流不息,這瓦子裏就更是人頭湧動熱鬧非凡。

按照董歆所說,臨安城官紳、百姓許多人都要飲酒遊玩至深夜,甚至許多人要流連街市直至清晨,然後才會匆匆回家睡上一覺,朝食以後才開始新的一天生活。

對於臨安城的夜生活,高道乾羨慕萬分,這哪裏是九百年前的城市,分明就連九百年後的名城大都也達不到這樣。

董歆很健談,臨安曆史、街道布局,以至於南宋建炎三年擴建臨安為行在的緣由趣聞,都滔滔不絕一一講給高道乾。

談話中得知,臨安百姓隻要在外做活養家,一個壯勞力每日所得最少也有一百文。一百文什麼概念,差不多就是後世的一百塊,一月那可就是三萬。這個數字聽得高道乾咋舌不已,乖乖,三萬,在後世那可是許多白領都達不到的數字。

高道乾不禁暗暗感歎,看起來在這臨安生活一定會很舒適,隻不過前提是一定要有錢,最好有很多很多錢。

因為要給高道乾安置住處,藍老頭和鄭屠也不管什麼夜市,都早早收了鋪子。偏是這三人家宅都在一處,正好同行。

他們的家都在這北關街市後,穿過幾條巷子,又走了三百多米便到了運河邊。一路走來,巷子裏大人孩童川流不息,董歆告訴高道乾,這是吃過晚飯,人們閑著無事,都是進城或就在這關市上遊逛嬉戲。

眾人說著話,不知不覺間以快到三人住處。因為這裏已經離著運河不遠,不僅人流逐漸稀少,住戶也少了許多,看得出這裏的住宅都是近一二十年所建。

忽然隱約聽見鐵器撞擊聲,這聲音聽得高道乾不禁一愣,因為他聽得出這聲音絕對不是鐵匠打鐵那有規律的擊打聲,而是兵器撞擊的聲音,不由放慢腳步,暗自戒備起來。

一路上一直不時瞟上高道乾幾眼的巧兒姐,見高道乾有些變了顏色,不由失聲笑了起來。藍老頭也發現高道乾異狀,忙解釋起來。

“小哥休驚,這裏是天子腳下的江南行在,哪裏會有盜匪賊寇,這是我家二郎,還有鄭屠家中兩位小哥和董家二郎幾人,每日裏縣學下學之後閑及無事,便帶著一幫子弟習練弓弩武藝,嚷著要日後從軍北伐報國,恢複河東家鄉。這些子弟先是隻有河東路遷來這臨安人士子弟,這些時日周遭許多人家閑散子弟也多有加入胡鬧。。。。。。”

從軍北伐,恢複家鄉故地,差不多自嶽飛以後,上至大宋官家、重臣,下至百姓黎民,在這宋室南遷百多年來,這樣的想法早都淡漠,以至於再無人重提北伐,恢複國土。難得這群孩子還有這樣心思。

高道乾不由想起前世梁啟超那篇《中國少年說》的文章來,忍不住在心中默念“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這南宋,看起來並不是沒有希望的,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