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罷早飯,高道乾簡單收拾一下,便帶著幾人進城。
巧兒姐自去酒樓、茶樓那裏經營,鄭氏兄弟兩人卻不需去他家那肉鋪,肉鋪裏自有刀手夥計照看。隻是高道乾經過生肉鋪,並沒沒看到鄭屠的肉鋪掛出他書寫的楹聯,知道鄭屠這一夜恐怕都不會睡好,滿腦子都是想著關於生豬的事情,暫時怕是沒心思製作這楹聯了。
高道乾倒是很注意觀察了一番鄭屠的肉鋪,生肉鋪門臉不小,差不多有二十來步寬,衝著街道一個大大的門臉,裏麵擺著一排肉案,五六個肥大的刀手握著雪亮的砍刀正在“乒乒乓乓”剁肉,幾個夥計小廝正忙著應酬客人,買肉的除了幾個夥計模樣的買的肉多些,不過也就是二三十斤的樣子,其它都是主婦模樣的婦女,每人買個半斤一斤不等。
不過有一點讓高道乾很高興,就是不管買多買少,鄭屠肉鋪裏的刀手夥計們都是一概笑臉相迎,而且還極為周到熱情,小份的都會主動給客人用桑皮紙包好。
在餘杭門外遇見早等候在此的董歆,董歆告訴高道乾,他已經和那書齋東主談好,隻是他那東主著急將書齋出售,想著哺食後就和高道乾見麵,董歆已經答應了,此時有些忐忑地看著高道乾。
早些晚些高道乾倒不是很在意,當下應允,董歆這才放下心來。
“董兄,這臨安城裏哪裏的交引鋪最好?”
所謂交引鋪,就是後世的錢莊,全稱應該是金、銀、鹽、茶、礬交引鋪。宋代鹽、茶、礬都是賺錢的大宗商品,買賣經營這些東西都是要有交引的,有的引票一時不使用的,也可以買賣,就要在交引鋪裏在牙人的見證下成交。
高道乾身上可是帶著金子呢,他需要兌換成銅錢。
董歆知道高道乾這是要兌換金銀一類貴重物,想了想道:“臨安交引鋪最有名的,當屬市西坊惠民藥局前沈家交引鋪最負盛名,隻是那裏還要走很遠。”
董歆笑了笑又道:“其實大郎若是要兌換金銀,不需一定要到那裏,就在這餘杭門內就有一家李家交引鋪,這北關關市上買賣大宗物品多在他家兌換,他家對麵就有牙行,我和那裏的牙人還有相熟。”
見董歆推薦,高道乾就隨著董歆進了餘杭門。餘杭門內道路寬闊,也是從北關就一直延伸過來的石板路,隻不過,這城裏的石板不僅每塊尺寸更大,邊角也更工整,要比外麵關市街上的石板考究許多。
寬闊的餘杭門城門口,隻有十幾個懶洋洋掛著腰刀的廂軍,和城門裏進進出出挑擔推車的人流形成鮮明反差。
南宋的廂軍並不是正規部隊,他們此時都是屬於所在府、縣的地方軍隊,一般不會參加作戰,隻做地方守衛、維持治安的工作,甚至多數廂軍還要做修橋鋪路的雜役工作。
進了餘杭門隻走了幾十步,就見一家門麵雄壯的交引鋪,上麵黑漆金字一塊大匾,上書“李家交引鋪”。
董歆讓高道乾和幾個孩子等在外麵,他自己穿過人流,疾步走到街對麵一個門臉不大的牙行裏,一會功夫領著一個牙人出來。
牙人,其實就是中介,隻不過他還被官府賦予一定管理市場的職權,不僅評定物價,還代商人買賣貨物、支付和存儲款項、運送保管貨物、代官府征收商稅等等,特別是大宗貨物買賣和大筆款項兌換,都必須經過牙人。
董歆領來的牙人年紀三十來歲,雖然人長得精瘦可卻生了一副笑麵,見人就笑,讓人有一種如沐春風的感覺。董歆喊這牙人為張大哥,高道乾也就跟著叫了。董歆早就跟這張大哥說明來意,兩人也不囉嗦,張大哥引著高道乾就進了李家交引鋪,董歆則知趣地領著藍軒四人等在外麵。
交引鋪內一張長長的漆著桐油的櫃台擦拭的光可鑒人,櫃台後是一個高大的朱漆古董架一類的東西,隻不過上麵擺設的不是古董,而是各色金銀器皿和大小不一的金鋌、銀鋌還有一些票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