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字,求收藏,求推薦)
清晨一大早,方寧用剩下的幾十個大錢向村子裏的人家購買了小半袋小米,應該還能維持幾天生活。
剛剛把飯煮上,莊老就過來了。
莊老就是昨天晚上遇到的那個老人家,也是上鄉村的村長,是村子裏最德高望重的人。
瞅了瞅陶罐裏煮著的飯,老莊頭抽抽鼻子,皺了皺眉頭,有些埋怨的話想說,但是憋在了心裏。經濟落後的時期,人們連溫飽都混不上,所以每天隻會吃兩頓飯,早上從不會做吃食,因為這是種浪費的行為,不過方寧也算不嚴謹的村裏人,莊老頭也不好說什麼。
“去縣裏報官的人今天早上已經回來了,永安村的慘事已經上報官府,相信很快就會有官家來找你詢問詳情。”莊老頭對方寧說道:“如果永安村還有幸存的村民,村子能夠重建的話,你還是要回去的,但如果永安村已經被徹底摧毀,那我可以到裏正那裏說和一下,讓你把戶籍落在我們上鄉村這裏。”
“按大唐律法,十八歲以上的中男和丁男,每人受口分田八十畝,永業田二十畝,老男、殘疾受口分田四十畝,寡妻妾受口分田三十畝,你現在應該還不到年齡,不過也不用著急,等再過幾年,你的年齡到了,就可以有自己的田地了。”莊老頭坐在院子裏的一塊木疙瘩上,接著說道。
“隻是我們上三鄉附近的田地都是有數的,到時候你要想有自己的田地,就得自己去開荒了,不過你是永安村人,雖然律法表明,人死後田地上歸國家,但是等你到時候成年了,還是可以去要回永安村那裏的田地,倒是不用辛苦開荒了。”莊老頭吧嗒吧嗒說了很久。
方寧仔細聽著,點點頭。
隻是心裏在嘀咕,原來自己想岔了。
自己昨天晚上還以為唐朝男子十五歲之後就能分得田地,還在鬱悶究竟要不要種田,現在好嘛,被一杆子杵到十八歲去了,這也不用猶豫了。
說到底,方寧本就不是土生土長的大唐人,又不是專門研究唐史的學究,來到大唐,所能依靠的,也不過是一些平常的經驗罷了,有出錯也是正常的。
想種田也沒得種了,自己還是老老實實做小買賣吧。
“雖然律法是這麼規定的,但我們這裏畢竟偏野,而且荒地眾多,隻要你不占了別人的地方,自己開墾些荒田留著自用也沒人管你,等你成年了之後,再請裏正來測量,落到你的身上就行。”莊老頭大喘氣的說道。
好嘛,聽說過有黑戶,還沒聽說過有黑田的。
唐朝時期,人口稀少,土地眾多,這裏又不像後世,人口多的都得住在鴿籠裏,所以成片的荒田,隻要你有本事,開墾出來自己用也是可以的,隻是多餘的田地,沒有官方背書,說不定什麼時候就被人搶了,得不到保證。
莊老頭說了很多,最後拍拍屁股離開了,臨走時對方寧說,讓他不用擔心以後的生活,既然來了上鄉村,就算是上鄉村的人,以後遇到困難了,村裏會幫助他。
方寧連忙感謝,最後想留他在家吃早飯,但莊老頭沒有同意,晃著頭走了。
現在各家各戶都吃不飽,方寧還得照顧兩個囡囡,更是困難,所以老莊頭不想給他們添麻煩。
聽老莊頭這麼說了,方寧心裏也有了譜,雖然自己不打算種田,但開墾出一小片農田,不用太大,當成菜園子,應該沒什麼問題吧?
吃過早飯,花花果果兩個小丫頭跟著莊二家的婆娘去挖野菜了,方寧覺得兩個丫頭還小,不想讓她們這麼辛苦,但其實他忘記了,在這個時期,哪怕是五歲的孩子,也已經開始努力的為家裏工作了。
方寧再三感謝莊二嬸,就目送著兩個丫頭共同提著一個籃子離開院子。
等丫頭們走後,方寧才開始準備工作。
既然隻是想整理出個菜園子,地方就不需要太大,也不用離家太遠,在茅草屋的旁邊圍出來一個就行。
大唐這個時期,鐵器十分稀少,燒火煮飯用的都是陶鍋,而鋤頭之類的工具,也多是石器,隻有那些無法用石器代替的工具,才會用上鐵器,比如柴刀、剪刀之類的東西。
茅屋周圍的土質不錯,適合耕種,隻是有些山石、雜草,想要進行耕種的話,得需要處理一下。
方寧用了將近一個時辰的時間,才將菜園子整理出來,把那些山石、荒草都清理到一邊,然後用石鋤將土壤深翻,讓其適合耕種,再就是整理出幾個田埂,一個小小的菜園子就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