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海洋地理大觀(5)(1 / 3)

莫桑比克海峽是世界最大、最長的海峽嗎?

我們中國有三大海峽:渤海海峽、瓊州海峽和台灣海峽,其中最大的台灣海峽有300千米長,150千米寬。然而,與世界最大的海峽——莫桑比克海峽相比,它們就排不上號了。那麼,莫桑比克海峽到底有多長呢?

莫桑比克海峽位於非洲大陸東岸莫桑比克與馬達加斯加島之間,全長1670千米,比我國的台灣海峽要長5倍還多。莫桑比克海峽又是一個十分寬闊的海峽,平均寬度有450千米,中部最窄的地方也有386千米,北端最寬,達到960千米。而在海峽的南端,海水最深處有4316米,平均水深也有3000米。莫桑比克海峽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它溝通著南大西洋和印度洋。隨著經濟的發展,油輪的噸位越來越大,莫桑比克海峽以其寬廣的水道又重新受到青睞,逐漸成為世界上最繁忙的航道之一。每年通過海峽的船隻達25000艘。中東海灣地區的許多石油都是經這裏去西歐和美國的。

素有“東方十字路口”之稱的哪個海峽?

馬六甲海峽,位於亞洲東南部的馬來半島和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島之間,呈西北—東南走向,西口寬東口窄,似喇叭狀,是連接中國的南海和安達曼海的一條狹長水道,因臨近馬來半島的古代名城馬六甲而得名。海峽長約1000多千米,最窄處約40千米,主要水道在靠近馬來西亞一側,水深約25米~113米,自東南向西北逐漸加深,西口最深達200餘米。

馬六甲海峽是溝通太平洋與印度洋的“咽喉”,是連接亞、非、歐及大洋洲的交通要衝,戰略地位重要,素有“東方十字路口”和“東方的直布羅陀”之稱。加之海峽處在赤道無風帶內,平時風平浪靜,海流緩慢,很適宜航行,自古以來就是歐洲、非洲、中東和印度次大陸到東亞的一條主要海運通道,通航曆史已有2000多年。隨著世界經貿和航運事業的發展,近年來平均每天有200餘艘船隻穿梭來往,每年通過這條海峽的船隻約有4萬艘,成為世界上最繁忙的海峽之一,被譽為“黃金水道”。這裏也是波斯灣石油運往世界各地的三條主要通道之一,被西方國家視為“海上生命線”。

“水上走廊”在世界的哪個地方?

曼德海峽長18千米,寬25千米~32千米,平均水深150米。海峽位於亞洲阿拉伯半島西南端與非洲大陸之間,呈西北—東南走向,向南經亞丁灣通印度洋,向北過紅海出蘇伊士運河可達地中海。曼德海峽是連接亞、非、歐三大洲的“水上走廊”,是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三大洋的交通孔道,具有極其重要的經濟意義和戰略意義。

“千島之國”是哪一個國家?

印度尼西亞是東南亞的群島國,它橫貫赤道,領土有190多萬平方千米,人口1400萬。論麵積,居亞洲第4位,論人口,居亞洲第5位。可是,它的島嶼數卻名列世界前茅,達13667個,素有“千島之國”的稱號。實際上,位於亞洲東南部,地跨赤道線的“千島之國”印度尼西亞,接受這樣的讚譽是既自豪、又委屈。自豪的是全世界都承認它的島嶼眾多,堪稱世界之最;委屈的是“千島”實在沒有表現夠它擁有的島嶼數。它是名符其實的“萬島之國”!僅國內的千島縣,一個縣就有島嶼1千多個。廖內縣則更多,達2500個。

無論就島嶼總數說,還是從群島的總麵積看,印度尼西亞的“千島之國”之名,都是名不虛傳、單就它的名字來看,其中“印度”一詞,在梵文中意為“海”,”尼西亞”在希臘語中意為“島嶼”,印度尼西亞一名,就是“海”和“島”的合稱。此外,印度尼西亞還有一個動聽的土著名稱叫“奴山打拉”,也正是“群島之國”的意思。由於島多而分散,全國重要的海和海峽就有10多個,因此印尼又被稱為世界最大的“海國”。

世界上還有多少個“千島之國”?

除了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印度尼西亞之外,世界上還有沒有其他的“千島之國”呢?專家們的調查結果表明,世界上還有6個千島之國。

馬爾代夫群島在印度洋中部,位於斯裏蘭卡西南860千米,約由2000個珊瑚島礁組成,群島上的馬爾代夫共和國是印度洋中的“千島之國”。巴哈馬位於古巴以北80千米,是西印度群島中最北的島國,由2400個島礁組成。古巴位於加勒比海北部,由4011個島礁組成,是西印度群島中最大的島國。英國是大西洋中的島國,由5500多個島礁組成。日本是太平洋上的“千島之國”,約由3000個島礁組成,主要有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國4個大島。菲律賓位於亞洲東南部的菲律賓群島上,它由7107個島礁組成,其中2400個島礁有名稱,100多個島上有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