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海洋地理趣聞(5)(2 / 2)

“會走路的海島”在世界的什麼地方?

位於加拿大哈利法克斯東南200多千米的大洋上,有個麵積約80多平方千米的海島,它東西長約45千米,南北寬隻有2千米。這就是大西洋上有名的塞布爾島。塞布爾島是一個會走路的海島,它一直不斷地在大洋中浮動,形狀、大小以及位置都經常發生變化。由於海灣和海流的衝刷,島的西邊日漸縮小,而東邊卻不斷向外擴展,每年都有新的淺灘形成。據專家們測算,近200年來,該島已東移了10海裏,每年移動速度為230米,因此,有人稱它為“會走路的海島”。

塞布爾島這個名字,英國人認為是“黑貂”的意思。但使人無法理解的是,這個島上不可能有黑貂。又有人說,可能是指島的形狀像黑貂。有些語言學家反對這種看法,認為取這個名字完全是曆史的誤會。以前該島標的名字是“軍刀”,因為這個島形狀是兩頭尖、中間寬,這跟軍刀形狀是吻合的。於是有人認為是把“軍刀”的一個字母寫錯了,“軍刀”才變成“黑貂”。但現代許多地理學家和曆史學家則認為這個島是法國旅行家列裏發現的。列裏於1508年從歐洲到新斯科舍半島的途中,發現了塞布爾島,命名為“塞布爾”,法語的含意是“沙子”,因為島上沙子很多,取名符合實際。

塞布爾島位於世界上最活躍、最繁忙的航線上,也是大西洋中最危險的航道之一。它的最高點高出海麵34米,島的西端離海約7400米處,有個半成的烏奧拉耳湖,隻有1.5米~4米深,海浪時時越過沙灘進入湖中。航行在海上的艦船很難發現它,在最好的天氣裏,人們站在甲板上才能看到遠方天際線上那條狹長的沙條。這條沙龍好像變色龍一樣,會隨著海洋顏色的變化而發生相應變化。如果船長分辨不清,往往會駕船直向海島駛去而誤入險區。塞布爾島海域還經常彌漫著層層濃霧,令人望而生畏,風暴一來更把人吹得暈頭轉向,這可能是艦船遇險的重要原因。其實,塞布爾島上最大的危險,還是淺灘上那些變化無常的流沙,它像海洋中的“泥沼地”,能夠無情而且貪婪地吞沒陷入其中的船舶,即使載重在5000噸左右的船也逃不脫可怕的命運。陷入淺灘中的船二三個月內就會被“消化”得無影無蹤。塞布爾島的濃霧、風暴和海沙成了三根魔鬼的絞索,把數百艘艦船絞死在這個島上。塞布爾島因此而成為“大西洋的墳場”。

“女性王國”在世界的什麼地方?

在茫茫的太平洋中的夏威夷群島中,有一個不起眼的火山島——尼豪島。該島麵積僅有186平方千米,人口隻有300多。就是這麼個彈丸小國卻拒絕了超級大國美國的兼並,並且由婦女統治了100多年,被人稱為“女性小王國”。

該島原屬夏威夷國王梅亞四世統轄。1836年,蘇格蘭一位貴族的遺孀辛克萊婦人以1萬美元的代價從梅亞四世手中購得此島,這位或許是厭倦了上流社會浮華虛偽生活的貴婦人帶著十幾名親屬和奴仆告別了英國來到小島,島上原來的200多名土著人成了她的臣民。30年後,這位貴婦人溘然長逝,她在遺囑中規定:這個小島的繼承權傳女不傳子,永遠歸辛克萊家族的女性統治。在她去世5年之後即1898年,夏威夷被美國兼並,但這個小小的女性王國並不聽美國的號令,一直拒絕加入美國。該島實行封閉政策,到目前仍禁止遊客前往觀光。島上居民主要依靠畜牧業和捕撈海產品為生,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全島沒有現代化的設施及建築,也沒有警察和軍隊。居民在接受8年製的義務教育後,可投考鄰近島上的中學,還可去夏威夷州首府檀香山(火奴魯魯)讀大學。

拿破侖在聖赫勒拿島去世的嗎?

在波濤洶湧的南大西洋上,有一個122平方千米的海島孤懸在海中,這就是聖赫勒拿島。它以1815年至1821年拿破侖一世被放逐並死於該島而著稱於世。

聖赫勒拿島是一座死火山島,島上地勢崎嶇多山。1815年6月18日,拿破侖指揮的法軍在滑鐵盧戰役中遭到慘敗。滑鐵盧戰役失敗後,拿破侖火速逃回巴黎,第二天就被迫再次退位。8月8日,“諾森伯蘭”號巡洋艦把拿破侖載向聖赫勒拿島。在聖赫勒拿島,拿破侖度過了他生命中最後的一段時光,1821年5月5日,當聖赫勒拿島上報時的炮聲響過之後,拿破侖停止了呼吸。拿破侖死後遺體被葬在聖赫勒拿島的“天竺葵”山穀的三棵垂柳旁,英國人在他的墓旁設了哨卡,派士兵輪流看守。直到20年後他的靈柩才從聖赫勒拿島被接回法國,並為他舉行了隆重的接靈儀式。拿破侖雖然死了,但他的名字將和聖赫勒拿島一樣永著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