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厲兵秣馬(1 / 2)

封國和郡的等級是一樣的,所以劉備升任平原相,也就是說如今劉備的官職是和郡守在同一個等級的。

這對劉備來言是個好事,但是隻是說對於劉備招募人才來講是個好事,因為劉備雖然生了官,實際上能夠控製的地方還是隻有平原縣,其他的縣劉備一是插手不進去,二呢,則是不願意過早使用無力,怕引起其他人不滿。

所以李文還是和劉備一起發展著平原縣這一畝三分地。

對此,劉備倒還是自樂其中,李文卻有些發愁。

人的生命是有限,李文若是想讓這三國亂世早些結束,就不得不變被動為主動,畢竟若是讓這亂世自行運轉,比李文小的諸葛亮都被熬死了,李文怎麼可能會熬到亂世結束。

所以在安排了鑄劍山莊的一應事宜之後,李文便向劉備告辭了。

劉備自然是大為慌亂,“弟又要棄兄長而去?”

李文搖了搖頭,“非也,天下欲亂,不論兄長為了維護漢室還是為了維護治下百姓,都需精兵良將與良謀,這精兵自需時日磨煉,吾力難及,但這良將與良謀,吾倒是有些辦法,此去便是為兄長物色良善,以成兄長大誌。”

劉備搖頭歎曰:“吾有載道,便是良謀,吾有關張,便是良將,何須載道前往操勞?”

“兄長莫非欲安居於此彈丸之地乎?”

劉備自然是不願意,所以劉備沒有再說挽留的話。

“不知弟何時能歸?”

“未可知也。”

劉備不舍,但是李文既然決定要走,自然是不會在變的。

李文自然不可能自己一個人上路,畢竟這亂世之中,若無一個武力高強的人護著,很容易死在山匪之中,而對李文來講,最適合出任這一職位的,自然便是史阿。

史阿自是願意,不過嘴上卻提起另一件事,說道:“兄仍欠我一神兵,不知何時可還?”

李文自然是知道史阿的意思,別放下行囊,直奔鑄造間內。

不過二三時辰,李文帶著一把三尺薄劍走來出來。

史阿見到這把劍,卻並不是十分滿意,因為這把劍在史阿看來,太薄了,質量堪憂。

李文卻沒解釋,隻是把劍遞到史阿手裏,開口說道:“且試之。”

史阿聞言,令一士卒取來一軍劍,揮手而擊,然火花未起,軍劍已分為兩截。

史阿大喜,笑問何故,李文說道:“此劍乃以百煉鋼鐵鑄成,其身雖薄,然其密質非常劍可比,吾又加入熟鐵兩份,其韌乃遠超常劍。”

這劍是李文根據史阿漂移的劍法打造的,所以和軍中將領使用的武器差別很大,不已重量取勝。

史阿拜謝,李文攜史阿而走。

李文其實沒有一個具體的目的,因為李文此行雖然是為了幫助劉備尋找人才,卻不是專門為了那些曆史留名的家夥去的。

李文前世常聽到這樣一句話,叫做高手在民間。

如今漢末亂世,這民間蟄居隱藏的能人異士自然是不少。

而要找出這些人,除了行萬裏路,並沒有其他辦法,所以李文和史阿,信馬由韁,無定方向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