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原郡,乃是並州九郡中北方三郡之一,郡治在九原縣,比鄰雲中郡與朔方郡。
安陽縣,便是位於九原縣東的一座隸屬於五原郡治下的小城。
小城不大,人口不過萬戶,整個小城加起來也不過幾萬人。
根據秦律,萬戶以上之縣的主官為縣令,正九品,萬戶以下為縣長,從九品。
漢沿襲秦律,所以安陽縣的主官便是一名從九品的縣長。
除此之外,安陽縣中還設有縣丞一名,負責文書庫獄,縣尉一名,負責治安捕盜,二者協助縣長治理百姓,也都是從九品的官銜。
安陽縣的縣長叫蔡承,縣尉叫陳升,再加上縣丞賈詡,便構成了這個小城的官僚階層。
縣長,縣丞,縣尉,官雖然都是芝麻官,但若你因此就小瞧了他們那可就大錯特錯了。
事實上,無論是縣長,還是縣尉,縣丞,那都是掌握著真正實權的。
尤其是在類似於安陽縣這種遠離朝廷的地方,一縣百姓的生殺大權可以說都掌握在這三者的手裏。
這一日,安陽縣,城南,十裏亭。
從秦時起,官道上每隔十裏設立一亭,供行人休息。到了漢朝,也依舊沿襲了秦時的做法。
其中,靠近城池處的十裏長亭,一般情況下也就變成了送別與迎客的地方。
此時,安陽縣南的十裏亭外,停著三輛馬車。
十裏亭中坐著三個人。
如果此時有安陽縣的官吏看到這亭中的三個人,那麼一定會驚訝萬分。因為這坐在長亭中的三個人不是別人,正是安陽縣的三位主官。
縣長蔡承,縣丞賈詡以及縣尉陳升。
看三人的架勢,卻是在等什麼人。
那麼問題來了,是什麼人,居然能讓安陽縣最有權勢的三個人齊齊出城來迎接呢?
這種人為什麼又會來安陽縣這種偏遠的地方呢?
作著一身書童的打扮,楚江站在賈詡身後,也很好奇。
從當初為了混一口飯吃跟著賈詡來到了這安陽縣開始,時間已經過去了一年多。
經過這一年多的相處,相比於一開始的小心翼翼的,楚江和賈詡之間的相處方式已經發生了極大的改變。
楚江也算是想明白了,不管怎麼說,自己的身份隻是一個六七歲的孩童。
這就是一道天然的保護傘。隻要自己不作死暴露出來太多東西,即使自己表現出一些異於常人的地方,也多半會被歸結於天賦異稟——沒人會往借屍還魂、穿越上麵想——除非再有一個穿越者。
因此,在賈詡麵前,楚江也放心的展現了一點自己的能力。
賈詡閑暇時教導的東西他總是能很快的掌握。
麵對賈詡舉的一些例子他總是能舉一反三。
而事情的發展也的確不出楚江所料。
一上來,賈詡隻是教導他一些淺顯的東西,隨著楚江逐漸表露出來的不凡,賈詡開始教導他更多的東西。
《孫子》《六韜》《吳子》……
每一部在外麵都是千金難求的珍貴書籍,然而在賈詡這裏楚江卻可以隨意翻看。
事實上,最珍貴的還不是這些書的本身,而是這些書中的注疏。
有些是賈詡自己的注釋,心得,有的是不知道什麼人留下的感悟。
這些書的本身也許其他世家大族那裏也有,但是,書中的心得體會卻是獨一無二的。
在古代,真正用來衡量一個世家大族底蘊的從來都不是什麼財富,而是藏書的數量。
所謂的藏書,並不是僅僅指的那些書的本身。
書本身並不珍貴,珍貴的是書中留下的一個家族祖祖輩輩不知多少代人流傳下來的心得體悟,這才是一個世家大族真正的底蘊。
隻要這份底蘊沒有丟失,那麼即使家族一時衰敗,也能憑借著這些再度培養出優秀的人才從而振興家族。
雖然這個世界出現了天命這種屌絲逆襲的神器,但是,事實上,縱觀整個曆史,世家大族中出現強大天命的幾率,要遠遠高於寒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