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擇主(2 / 2)

如果懂這些權謀策算,她也不會淪落到今日這番境地。

見此,楚江輕輕一笑,站了起來。

在宋清驚訝的目光中,楚江一擺衣袂,飄然下拜:“江不才,願為娘娘謀。”

在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楚江想過很多出路。

鹹魚是肯定不會自己當主公的。那麼就隻有成為謀士一途。

楚江很自信,無論他投奔誰,以他的智謀,都足以一生無憂,所以到底投奔誰,自然是看誰順眼投奔誰。

不過,綜合漢末三國的形勢,其實說來說去也就隻有那幾個,或者說兩個選擇。

曹,劉。

因為隻有這兩位才有能夠背負這整個天下的胸懷。

董卓與天下世家為敵,楚江並不看好。

至於呂布,雖然如果楚江沒有猜錯的話,自己的這具身體和呂布關係匪淺,但是這位就不是做君主的料。

可是,說實在的,無論是曹操還是劉備,楚江都不怎麼感冒。

隻是,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最後楚江還是會從曹操還有劉備之間選擇一個,但是,在見到宋清之後,他貌似找到了更好,也更容易走的一條路。

匡扶漢室。

當然,這個漢室自然不是天下人眼中的漢室,而是他的漢室。

大漢四百載,既然出過一個呂後,那為什麼不能再出一個呂後呢?

黃巾之亂,董卓進京。

如果謀劃的好的話,憑借宋清的身份優勢以及地利,未嚐不能攬大權於一身。

而隻要解決了大漢朝廷中的問題,縱然天下諸侯並起,但是大義在手,他也有把握威壓四方,鎮壓天下。

而且,最重要的是,宋清本身是一個沒有任何權利欲的人,他自信隻要時間足夠,他可以完全掌握她。

正因為綜合了這種種考慮,所以才有了楚江這一拜。

看著拜倒在地的楚江,宋清卻是有些惶然了。

雖然接觸並不多,但是她卻足以看出,眼前這個少年,雖然年輕,但是卻擁有著堪稱驚豔的才華。

而且,拋開才華不談,通過一些渠道,宋清也知道了這個少年在天下名士之中所擁有的名聲。

三明不如一玉。

得之可保大漢百年社稷。

楚子玉,乃不世之材。

張奐與蔡邕聯手造勢,其影響力在這個時代,隻能用恐怖來形容。

而在這種情況下,可以說楚江無論到哪裏,都會得到重用,即使楚江沒有真才實學,僅僅是因為楚江的名聲,也有很多人願意以高位虛銜養著他。

這就是這個時代名士的影響力。

然而,現在楚江卻要認她為主。

這和之前楚江為她出謀劃策不同,這一拜之後,在這個信義為先的時代,除非她死了,否則基本上就已經杜絕了楚江再投他人的門路。

在這個君擇臣,臣亦擇君的時代,一旦選定了自己的主公,如無意外,便是一生追隨。若是無故背離,必遭天下人唾棄。

所以,她不明白,楚江為什麼會做出這個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