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陵蘭島位於北冰洋,它是世界上麵積最大的島嶼,其大部分麵積被冰雪覆蓋。格陵蘭島的麵積為218萬平方千米,其冰層平均厚度達到2300米,與南極大陸冰蓋的平均厚度差不多。格陵蘭島含有300萬立方千米的冰雪,占全球淡水總量的5.4%。如果格陵蘭島的冰雪全部消融,全球海平麵將上升7.5米。
北冰洋有數量眾多的島嶼,總麵積為380萬平方千米,基本上屬於陸架區的大陸島,其中格陵蘭島的麵積最大,其麵積大約為218萬平方千米,比西歐和中歐的麵積總和還要大一些,所以有人把格陵蘭島稱為格陵蘭次大陸。北冰洋中最大的群島是加拿大的北極群島,它的總麵積為160萬平方千米,由數百個島嶼組成。埃爾斯米爾島又是北極群島中麵積最大的島嶼,該島北部的城鎮阿累爾特已經超過北緯82度,因而許多北極點探險隊都從此地出發。北冰洋的海岸線曲折綿長,有陡峭的岩岸和峽灣型海岸,有磨蝕海岸、低平海岸和複合型海岸。在北冰洋的附近還有很多淺水邊緣海和海灣,這是由寬闊的大陸架造成的。
冰天雪地的格陵蘭島
北冰洋周圍有兩塊陸地:一塊是歐亞大陸,另一塊是北美大陸和格陵蘭島,白令海峽和格陵蘭海是兩塊陸地的界線。如果用地質學家的眼光來看,這兩塊陸地有很多相似之處,如它們都是由古老的隱性地殼組成。與周圍的陸地相比,北冰洋的年齡顯得非常年輕,它是八千萬億年前的白堊紀末期才由於板塊擴張而開始出現的,與陸地的形成相隔了千萬年。
格陵蘭島是一個廣闊的白色寒冷世界,在那裏降雪無法融化,它們年複一年地積累起來,形成了厚厚的冰層。新雪輕鬆柔軟,每立方米的重量是100千克,不過新雪直接飄落冰麵的機會並不多,它在空中就產生了變化。格陵蘭島常年狂風大作,六角形雪花在風中飛舞碰撞,棱角逐漸被磨去,變成了水泥粉般的積雪,落在地麵的雪花便成了風積雪。風積雪的密度比新雪大,每立方米的重量是400千克。降雪一層覆蓋一層,深度和壓力也不斷增加,新雪最終變成了粒雪。
冰雪王國格陵蘭島
當積雪達到70~100米深時,雪晶體內的空氣被壓縮成獨立的小氣泡,這時新冰出現了,新冰的密度比風積雪的密度大很多,每立方米的重量是820千克。當埋藏深度超過1200米時,新冰中的氣泡逐漸消失,氣體分子進入冰晶格,最終形成藍色的堅硬老冰。老冰也有藍冰之稱。新雪、粒雪、新冰、藍冰,它們是格陵蘭島冰雪的4種形式,大陸冰蓋的主體部分是藍冰。越是深層的冰就越古老,格陵蘭冰蓋中有些冰的年齡達到了幾十萬甚至幾百萬年。
北極地區陸地和島嶼的冰雪看上去遼遠而寧靜,它們似乎處於永恒的靜止之中。但實際上由於冰雪自身的重量,陸地冰蓋不斷地向海岸移動,這種移動非常緩慢,但是無法阻擋。格陵蘭島內陸冰蓋的年平均移動速度是幾米,而沿海冰蓋的年平均移動速度可達100~200米,那些巨大的冰川移動起來就更迅速。
格陵蘭島是一個白色的世界
北極的冰川如同冰雪的河流,它們在山穀和低地中靜靜地推擠著、摩擦著、移動著。雖然在移動的過程中會有很多困難,但是它們一往無前地向大海流去,最後驚天動地般落入海中,冰蓋移動最後在海水中形成巨大的冰山。由於冰川的移動,格陵蘭島每年要損失150立方千米的冰量。通過各個方麵的統計,現在格陵蘭島每年積累的總冰量大約是170立方千米,除去損失掉的冰量,該島每年可以積累20立方千米的冰雪。但是大自然如此不可捉摸,現在科學家們還不能肯定地回答,格陵蘭島的大陸冰蓋究竟是在緩慢增長,還是在漸漸消亡,因為有些測量存在一定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