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茲瑪計劃和阿雷西沃

盡管我們還沒有完全了解星際雲究竟是怎樣演變成行星係的,但是原始物質的角動量對於行星的起源乃至人類本身的存在起了關鍵性的作用,這點是沒有疑問的。這樣看來,好像一切單星周圍都會有微小的行星繞著轉,隻因離地球遙遠而沒有被我們探察到。既然太陽周圍擁有行星可能不是獨一無二的現象,那麼我們作為行星上存在的居民難道會是惟一的情況嗎?也許銀河係中充滿了行星,行星上居住著進化階段相仿、或較為初級、或較為高級的各種生物。在銀河係中我們是孤門獨戶呢?還是另有等著我們去聯絡交往的別的文明社會呢?

1960年5月,美國綠岸射電天文台的學者把一架射電望遠鏡指向天倉五(鯨魚座i星)。有沒有從這顆星方向發來的波長為21厘米的射電輻射,是這些美國天文學家探查的目的。用同樣的辦法試圖收聽的對象還有恒星天苑四,也就是波江座ε。這兩顆星是怎樣被選上的呢?它們離我們比較近,但並不是最近的星。一顆星的光需要11年,另一顆星則需要12年才能傳到地球。這兩顆星不僅溫度、光度和質量與太陽十分類似,而且年齡也和太陽不相上下。

既然我們所在的太陽周圍有一批行星繞著轉,其中一顆上載有能造出無線電發射機的技術文明,難道那兩個太陽就不該伴有具備技術文明的行星嗎?

假如那裏真的有生物,他們的技術發展水平和我們一樣的話,那麼我們能不能接收到他們發射的信號呢?我們自己早就向宇宙空間發射電波了。1945年剛過,人們成功地把雷達脈衝發往月球並收到了回波。登上月亮的宇宙航行員和遠征太陽係邊陲的空間探測器,可以按地球上發出的無線電指令進行調整。人們已經用雷達天線把無線電脈衝發射到了金星,而且接收到了雷達回波。我們不妨假想,把這座天線運往遠方,架設在圍繞另一個太陽運動的某個行星上!在這種情況下,用綠岸射電天文台的26米望遠鏡在9光年外還能收到這座天線發出的信號。如果用艾費爾高原埃弗爾斯堡的100米射電望遠鏡去探測這架雷達發射機,那麼能觀察的距離可以擴展到30光年。而太陽周圍這麼遠的範圍內已經包含恒星達350顆之多,如果用地球上那樣的技術設備從其中之一的行星上發出電波,那麼,彼得·梅茨格爾與理查德·維勒賓基用這架望遠鏡應該能毫不含糊地傾聽其信號。

天文學家在綠岸認真地監測天倉五和天苑四達3個月之久,可是並沒有聽到所搜尋的信號。於是這個課題隻好暫停,讓位給別的射電天文觀測項目。

根據童話王國奧茲(OZ)而取名叫奧茲瑪(OZMA)的這一計劃就這樣結束了。

用行話來說,它又叫做“小綠人”計劃。小綠人卻總是杳無音信。

這能責怪對方嗎?我們有沒有體會到自己也擔負著星際信息交流的責任呢?我們做到了向別的星球係統地發送信息沒有?除了1974年11月16日的一次短時間定向發送以外,我們作出的努力還很不夠。那一次試驗,人們用了波多黎各島上阿雷西沃鎮附近的射電望遠鏡發送了一組曆時3分鍾的信息。由於這一天線能高度精確地對準目標,發送所及的距離也特別遠。對準什麼目標為好呢?人們把信息發往武仙星座中的一個球狀星團,那是群星密集的場所,人們隻要發送一下就能管到30萬個太陽周圍的行星,經過24000年後,信息就會傳到。如果那時有一個文明社會用一架威力足夠的射電望遠鏡,正好在關鍵的3分鍾內指向我們的方向來聽測,就能收到阿雷西沃信息,誰也難說這有多大的可能。阿雷西沃信息送往宇宙空間的時候正是在望遠鏡翻新後,人們想讓它具有某種象征性意義罷了。人類想要和宇宙中別的文明社會聯絡通信,就必須有計劃地探測,而對方也必須有計劃地發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