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小憩

在一望無際,茫茫無邊的宇宙太空中,無數的星球正以柔和明亮的光輝、華麗奪目的色彩、優美和諧的布局、有條不紊的運動吸引著無數凝望星空的人們。在這奇妙美麗的景象之中,更有令人捉摸不透的奧秘,誘惑著天文愛好者。

認識星空,觀察天體,進一步了解星體的物理性質,是學習天文學的入門途徑之一。觀察星空,可以培養科學觀察能力;認識星座,掌握星空運行的規律還可判定時間、季節以及辨別方向。認星既可以培養科學情趣,也是一種有益的科學文化活動。

星空的變化

幾乎每個人都會注意到星空不是靜止不動的,巨大的天穹無聲息地自東向西旋轉著,西邊的星辰漸漸沒入地平線下,在東邊的地平線上不斷升起新的星座,而南方的星星則逐漸偏向西方。眾所周知,星星的這種東升西落的周日視運動是地球自西向東自轉運動的反映,約每23小時56分星星沿周日平行四運行一周,每小時運行15°。因此,從黃昏到第二天黎明前的整個夜晚我們可以看到當地可見的全部星星。一般說來,人們用肉眼可以看到6等星,全天星數約6000顆,顯然,這個數目會因各人視力不同而相差很多。此外,一個地方所看到的星星的數目又因地理緯度的差異而不同。赤道地區的人們一夜之間可以看到全天的星,而兩極地區的觀測者甚至在長達半年之久的夜晚也隻能看到半個天空裏的星星,其他緯度地方(例如,地理緯度為ψ)的觀測者永遠看不到恒隱圈中的星星(即赤緯δ≤-(90°-ψ)的星)。地理緯度越高的地方,看到的星數越少。

由於地球自轉的同時又在公轉,就形成了星空的季節性變化:不同季節的晚上同一時刻看星,星空裏出現的星座有所不同。恒星每天提前4分鍾出沒和中天。就是說,恒星出沒和中天的時刻與太陽的出沒和中天的時刻是逐日不同的。假定昨天黃昏後7時,牛郎星從東方地平線上升起,那麼今天看牛郎星,它在黃昏後6時56分升起;明天則在黃昏後6時52分升起;半月後提前1小時,午後6時就升起了;一個月後於午後5時就升起;一個季度之後,星星出沒時間提前了6小時。也就是說,月初黃昏後7時的星空,相當於月中午後6時的星空,也相當於月末(下月月初)午後5時的星空;它又相當於兩個月後(第三個月月初)午後3時的星空,依此類推,它也相當於六個月後月初清晨7時的星空。換句話說,春季黃昏時的星空就是秋季黎明時的星空,冬季黎明時的星空就是秋季子夜時的星空或夏季黃昏時的星空。換一種說法,假如今天19時看到牛郎星在東方地平線附近,在牛郎星西邊與牛郎星相距大約90°的大角星在正南方,那麼,一個月後同在19時觀察星空,我們就會發現大角星已在正南偏西30°的方向;三個月後再在19時觀察星空。牛郎星卻出現在南方高空中,而大角星則沉落到西北方離地平線很近的地方。不同月份同一時間星空的形象不同,出現的星座有所變化,因此人們常按春夏秋冬四季把星空區分為四季星空。所謂四季星空,即是指每個季節黃昏時候的星空。四季星空分春、夏、秋、冬四個季節介紹星空。

每一個季節依次介紹星座和有關的天文知識。星空是一部巨大的天書。隻要天氣晴朗,你就可以仰頭閱讀這部世界上最大的巨著。不需要多長時間,你就可以從完全不相識的雜亂無章的群星中尋找出屬於自己的那份寧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