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揮毫(2 / 2)

“姑爺!”,唐離唇角扯出一絲譏誚的笑意,邁步繼續向前走去。

這是一個典型的唐代城市,街道橫平豎直,在街道的兩側有著一個個高牆環圍的坊區,在城中東北處,有一個約一坊大小的空地,被單辟出來做為商業買賣的地界兒。

身穿麻衣單衫的唐明去的地方,就是東市的一家專賣筆墨紙硯的小店。

照例,開著的店門內見不到閻蘇生的人影,唐離微笑著搖搖頭,進店用拂尾將一應貨物掃拂了一遍後,開始研磨鋪紙,在店裏供客人試筆的長幾上埋頭勾勒起來。

心入畫境,也不知時間過了多久,正當勾出蓮座上最後一瓣蓮花的唐離收筆欲起時,卻聽身側傳來一個沙啞的聲音道:“不錯!月來不見你動筆,想不到畫藝大有長進,看這副甘露圖整體布局灑落而有氣概,而於細微處卻是用筆緊勁有如曲鐵盤絲,僅僅習畫四年,就能在一副畫中融會出大小尉遲兩種畫風,孰為難得!可惜這些陰影的處理還有欠缺,否則倒也勉強算的上是一佳作。”

不用回頭看,隻是聽到這獨特的嗓音,唐離已知說話的正是這爿小店的主人——閻蘇生,活動活動手腕兒,他複又低下身去在一張小紙上寫上四十文的字樣,將標簽輕輕粘在剛作好的‘羊脂甘露圖’後,才站起身道:“一副四十文的畫,還要什麼‘暈染法’。再說,你天天尉遲尉遲的,這兩人到底是誰?”。

本店店主閻蘇生是個年過五旬,有著鮮紅酒糟鼻的瘦弱老頭兒,一件沾染著墨跡的細綾團衫穿在他身上,顯的空空蕩蕩,尤其引人注目的是那支右手,一直哆哆嗦嗦的抖顫不停。聽到唐離的話他驀然激動起來,嘶啞著聲音說道:“畫不是論錢的,想當年先祖……”,說道這裏,老人突然停住,低頭看了看自己的手,一聲長歎後,隨即緘默無語。

好在這情況唐離見的多了,也不以為意,拿過那幅墨跡已幹的“羊脂甘露圖”小心掛好後,顧自開始整理貨品。

“本朝太宗貞觀年間,西域於闐國有一對父子到了長安,不久這二人就以善畫而馳名中原,其中那父親善於整體布局,而兒子更善細筆精勾,而讓這父子二人得享大名的,還在於他們善於用暈染法處理畫中陰影,能產生所謂凹凸花的效果。這父子二人一個叫尉遲質那,一個叫尉遲乙僧。時間長了,就被合稱為大小尉遲。這種技法我兩年前就曾對你講過,可是卻從不見你用;還有,天天老畫佛像觀音有什麼用,要想提高畫藝,更多的還需要畫人,畫街上這些活生生的人!”,閻蘇生的語聲中滿是恨鐵不成鋼的味道。

那邊正自忙活著的唐離卻不多理會他的激動,將手頭上的一卷竹紙放好後,才拍拍手一笑說道:“咱們店小,一副畫八十文錢已是最高,那裏用的著什麼暈染法!既然顧客都隻肯賣佛像觀音,那我自然要畫佛像觀音!這樣既練了畫技,又能換來收入,豈不是兩全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