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科學

環境科學是從環境的整體出發,研究人類認識、改造自然過程中人和環境之間的相互關係的科學。它是一門新興的綜合性學科,是近幾十年來伴隨著環境問題的日益嚴重而產生和發展起來的。

在我們生活的這個地球上,人類受認識能力和知識水平的限製,在生產物質財富和改造自然的過程中對環境造成了汙染和破壞。隨著改造自然能力的提高,人類對於所賴以生存的環境的破壞越來越大。人類活動造成的環境問題,雖然古已有之,然而真正引起重視,並把它作為一個專門的學科進行研究卻是近幾十年來的事。

從20世紀50年代起,先後發生了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倫敦煙霧事件,以及日本的水俁病事件等震驚世界的公害事件,使環境問題發展成為全球性的問題。許多科學家,包括生物學家、化學家、地理學家、醫學家和社會學家等都運用本學科的理論和方法,對環境問題進行了調查和研究,由此出現了一些新的分支學科,如環境地學、環境生物學、環境醫學等。環境科學正是在這些學科的基礎上孕育產生的。最早提出“環境科學”這一名詞的是一位美國學者,當時環境科學僅研究宇宙飛船中的人工環境問題。1972年,英國經濟學家B·沃德和美國微生物學家R·杜博斯主編出版了一本書《隻有一個地球》,這本書被認為是環境科學的一部緒論性質的著作。這一時期有關環境問題的著作,大部分是研究汙染或公害問題的。進入20世紀70年代後,人口的大幅度增長、森林的過度砍伐、沙漠化麵積的擴大、水土流失的加劇,加上許多不可更新資源的過度消耗,使人們日益認識到環境問題還應包括自然保護問題和生態平衡問題,以及資源問題等。

有學者認為,環境科學的出現是20世紀60年代以來自然科學迅猛發展的一個重要標誌,因為它不僅推動了自然科學各個學科的發展,而且推動了整個科學體係的發展。環境科學的研究領域也從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方麵,擴大到了社會學、經濟學、法學等社會科學方麵。

隨著環境科學研究的蓬勃發展,人們必將探索出一條與環境協調發展之路,以保證資源的永續利用,創造出更好的生存環境。

環境和環境問題

環境,是人類生存和活動的場所,也是向人類提供生產和消費所需要的自然資源的供應基地。《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明確指出:“本法所稱環境,是指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各種天然和經過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總體,包括大氣、水、海洋、土地、礦藏、森林、草原、野生動物、自然遺跡、人文遺跡、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城市和鄉村等。”其中,“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各種天然和經過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總體”,就是環境的科學而又概括的定義。它有兩層含義:

第一,環境保護法所說的環境,是指以人為中心的人類生存環境,關係到人類的毀滅與生存。同時,環境又不是泛指人類周圍的一切自然的和社會的客觀事物整體。比如,銀河係,我們並不把它包括在環境這個概念中。所以,環境保護所指的環境,是人類生存的環境,是作用於人類並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外界事物。

第二,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環境概念也在發展。如現階段沒有把月球視為人類的生存環境,但是隨著宇宙航行和空間科學的發展,月球將有可能會成為人類生存環境的組成部分。

環境問題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由於自然因素的破壞和汙染所引起的。如火山活動、地震、風暴、海嘯等產生的自然災害,因環境中元素自然分布不均引起的地方病,以及自然界中放射物質產生的放射病等。另一類是人為因素造成的環境汙染和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的破壞。在人類生產、生活活動中產生的各種汙染物(或汙染因素)進入環境,超過了環境容量的容許極限,使環境受到汙染和破壞;人類在開發利用自然資源時,超越了環境自身的承載能力,使生態環境質量惡化,或出現自然資源枯竭的現象,這些都屬於人為造成的環境問題。

我們通常所說的環境問題,多指人為因素造成的。

當前,人類麵臨著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每一個國家和地區都存在環境汙染和自然資源的破壞,它直接威脅著生態環境,威脅著人類的健康和子孫後代的生存。於是人們呼籲“隻有一個地球”,“文明人一旦毀壞了他們的生存環境,他們將被迫遷移或衰亡”,強烈要求保護人類生存的環境。

環境問題的產生,從根本上講是經濟、社會發展的伴生產物。具體說可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