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唇鹿體形較大,身長約2米,肩高1.3米,重達130千克左右。它的頸部較長,從頸到肩部披著長毛,尾很短,長約30厘米,耳朵又長又尖,鼻子寬闊而厚實。身上披著黃褐色的毛,頭頸部色較深,腹部較淺,兩側鑲有鮮明的斑紋,後麵有土黃色的臀盤。鼻吻兩側和唇呈醒目的白色,白唇鹿的名稱由此而來。

白唇鹿棲居在海拔3000~3500米之間的高山灌林帶或山地草原。那裏氣候嚴寒,常有風雪,它很適宜在這樣的環境裏生活,吃食草類和矮小的灌木。不畏風雪嚴寒,是十分頑強耐苦的鹿種。它四肢健壯,蹄子寬大,很習慣於爬山越嶺,喜歡群居。白唇鹿數量稀少,被列為國家一類保護動物。

在四川西北部和甘肅祁連山北麓,白唇鹿和馬鹿分布區往往相互重疊,白唇鹿同馬鹿有自然雜交的現象,產生出雜種後代。白唇鹿夏毛棕黃色,甘肅、青海等地叫它黃鹿、草鹿;叫馬鹿為青鹿。

夏季,是白唇鹿育兒季節。懷孕的母鹿,在忙著到處尋找場所,準備臨產。地點一般選擇在向陽的斜坡上。小鹿出娘胎後半小時左右,就本能地會找奶吃,吃好奶,就昏昏睡覺。

幾天後,小鹿就能在地上奔跑了。

白唇鹿一見生人,很快就避開。因此,人們很難捕到它。過去,世界各國的動物園中,從沒有活的白唇鹿展覽過,隻有它的皮毛和鹿角在國外博物館裏陳列。

雄的白唇鹿有長而扁平的角,有4~5個分枝,首叉和次叉相距較遠,次叉又特別長。新生的嫩角裏麵充滿血管,外麵包著層絨毛,同梅花鹿、馬鹿的嫩角一樣,都叫鹿茸,是珍貴的藥材。鹿茸含有茸精,性激素和磷酸鈣等,有強身健腦,防治神經衰弱等作用,在臨床上能增強人體各種機能的活動,增加心髒活動,清除心肌疲勞,加速傷口愈合等。

現在,我國已經開辟了自然保護區,保護白唇鹿的自然繁殖,並且在青海玉樹自治州建立養鹿場,馴養了600多頭白唇鹿。我國的養鹿業將會得到很好的發展。

稀罕難得的羚羊

非洲的長頸羚羊和紫羚羊算得上是世界上稀罕、難得的動物了,不容易捉著活的,因此更加珍奇。

長頸鹿以脖子長而著名,可是世界上還有一種比長頸鹿更珍貴的長頸羚羊。它頭像羚羊,脖子有身軀那麼長,已經是夠長的了。但是,當它伸長脖子吃食樹幹高處葉子的時候,這個奇怪的脖子還會伸長1倍哩。有趣的是,長頸羚羊的身軀短而小,肩高1米左右,4條瘦小而細長的腿,比身軀長1倍。看起來,長相同自己的軀體極不相稱。

長頸羚羊生活在東非之角歐加登地區,喜歡結成小群活動,但不超過10頭。它的頭頸特這種叫做“彼得的獵狗”的美麗羚羊,它的角有70厘米多長別長,是在生存鬥爭中自然選擇的結果。它喜歡吃草原上的金合歡樹葉,長頸羚羊的祖先個體存在差異,它們的頸和前肢,有的長些,有的短些。那些頸和前肢較長的個體,能夠吃到樹木高處的樹葉,在青草缺少的時候,容易得到食物而生存下來,繁衍後代;而那些頸和前肢較短的個體,不容易吃到充足的食物,結果被淘汰了。一代代這樣選擇下去,經過漫長的年代,就形成了現在這樣的長頸羚羊。

長頸羚羊生活在茂密的灌木林中,它站立起來嘴就可以夠著樹木懸垂下的枝葉。長頸羚羊長著一雙較大的向外凸出的眼睛,它伸長和轉動一下脖子,就能居高臨下,很容易看清四周。

在歐加登地區,還有一種同長頸羚羊相似的黑羚羊,模樣像鹿,也十分珍貴。黑羚羊身軀短小,肩高80厘米左右,兩隻尖角向前彎曲,4條細長的腿,平時生活在平坦的草原或茂密的草叢和灌木林中。在有長頸羚羊的地方,黑羚羊棲息在低矮灌木林中。

長頸羚羊和黑羚羊都有長頸,吃食樹葉時姿態相似,生活在同一個地區,選擇不同的場所棲居。

黑羚羊休息時,伸著脖子,把身體隱藏在茂密的草叢中。闊步疾馳時,長脖子前麵的頭顱可以在低樹枝下麵鑽過。黑羚羊跑起路來,抬頭翹尾,像要摔倒的模樣,姿態奇特,據說黑羚羊在索馬裏語中被稱為“翹尾羚羊”。

紫羚羊生活在非洲中部高山密林中,最高可分布到海拔2800米的地方,尋食青草、藤蔓,還常常跑到鹽坑邊,舐食鹽類。它愛到水中翻滾。

紫羚羊是一種體大而美麗的羚羊:肩高1.2米,重約250千克。體色呈現著光輝的紫褐色或赤栗色,肩後的身軀上鑲著10~13條白色細環紋,有點兒像斑馬條紋,隻是細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