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技術
當前,國際上興起了一股“綠色浪潮”,冠以“綠色”的眾多新名詞如雨後春筍,層出不窮。其中,在科學技術領域,出現了“綠色技術”這一新名詞。
“綠色技術”是一種形象的說法,實質上是指能夠促進人類長遠生存和發展,有利於人與自然共存共榮的科學技術。它不僅包括硬件,如汙染控製設備、生態監測儀器以及清潔生產技術,還包括軟件,如具體操作方式和運營方法,以及那些旨在保護環境的工作與活動。
根據綠色技術對環境的不同作用,可將綠色技術分為三個層次:末端治理技術、清潔工藝、綠色產品。
末端治理技術是指通過對廢棄物的分離、處置和焚化等手段,減少廢棄物汙染的技術,如煙氣脫硫技術。清潔工藝是指在生產過程中采用先進的工藝與減少汙染物的技術,它主要包括原材料替代、工藝技術改造、強化內部管理和現場循環利用等類型。綠色產品是指產品的消費過程不會給環境帶來危害,它主要包括以下幾個層次的含義:產品的消費過程和消費後的殘餘物及有害物質最少化(包括合理的產品體積、合理的包裝與使用功能等);可拆卸型設計;產品回收後再循環利用。
綠色技術有四個基本特征。首先,綠色技術不是隻指某一單項技術,而是一整套技術。
不僅包括生態農業、清潔生產,也包括生態破壞防治技術、汙染防治技術以及環境監測技術等,這些技術之間又互有聯係。其次,綠色技術具有高度的戰略性,它與可持續發展戰略密不可分,綠色技術的創新與發展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根本途徑。再次,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科技的進步,綠色技術本身也在不斷變化和發展。尤其是作為綠色技術根據的環境價值觀念會不斷發生變化,技術也就會隨之變化。最後,綠色技術和高新技術關係密切。高新技術可以在綠色技術中找到許多用武之地,兩者互相結合,才能更好地推進人類社會的發展。
人類文明曆經滄桑:最早的農業文明破壞了森林、草原等植被,使大片的黃土地裸露,所以人們把它稱為“黃色文明”;後來的工業文明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汙染,使天空變得黑煙彌漫,水體變得烏黑發臭,所以人們把它稱為“黑色文明”;而現在,人們正努力建設“綠色文明”,呼喚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環境與經濟的協調發展。隻有重視綠色技術,不斷地研究推廣綠色技術,才能使地球恢複青春。
綠色食品
我們所食用的糧食來自綠色的世界,它維持著人類的生存,隨著人口的不斷增長,過去被人們少用的植物,將通過科學的方法,加工成新的綠色植物食品。
新的綠色植物食品被分成兩大類,一在是純綠色植物食品,即用一種或幾種野菜加工而成的。如蒲公英速泡菜、鹹味蕨菜、芙蓉黃花餅等。一類是人工綠色植物食品,即通過生物工程學技術製造的各種轉基因植物,這些植物通過細胞融合的方法可以在工廠裏生產,如現在用馬鈴薯細胞直接生產的馬鈴薯、無土栽培的各種蔬菜等。還有許多新的綠色食品在開發中。
人類把純天然的綠色植物經過科學的加工製造出許多高檔的產品,在充分保留植物自身的營養外,又給它增加了新的價值。新型的植物食品,從種植、收獲到加工成品出廠都完全是在工廠中進行的,這裏有充足的自然光和人造光,有自動澆灌機、鋤草機,有製作成品的各種設備,根據用戶的需要加工成品、半成品、速食品,一種新的農業生產完全是靠高技術的支持,種植所需的各種條件都能明確地滿足,氣象資料可從中長期預見中得知,銷售信息可從信息高速公路上獲得,運輸安排有汽車、飛機,隻要用戶一個電話,所需的綠色植物食品就可立即從貨架上調出,運往世界各地。
綠色食品的標準
①綠色食品標準的內容。綠色食品標準分為兩個技術等級,即AA級綠色食品標準和A級綠色食品標準。
AA級綠色食品標準要求,生產地的環境質量符合《綠色食品產地環境質量標準》,生產過程中不使用化學合成的農藥、肥料、食品添加劑、飼料添加劑、獸藥及有害於環境和人體健康的生產資料,而是通過使用有機肥、種植綠肥、作物輪作、生物或物理方法等技術,培肥土壤、控製病蟲草害、保護或提高產品品質,從而保證產品質量符合綠色食品產品標準要求。
A級綠色食品標準要求,生產地的環境質量符合《綠色食品產地環境質量標準》,生產過程中嚴格按綠色食品生產資料使用準則和生產操作規程要求,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學合成生產資料,並積極采用生物學技術和物理方法,保證產品質量符合綠色食品產品標準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