汙染以多種形式出現,其中大氣汙染、水汙染和有毒化學品汙染危害尤為突出,這些都與化學直接有關,是不是徹底放棄化學,不用炸藥、化肥、尼龍、汽油、合成藥物等,而回到農業社會的田園生活呢?那是絕對不可行的想法!因為在那種社會裏隻有少數人能有美好的田園生活,而更多的人麵臨的是為生存所進行的殘酷勞作。另外,我們的星球也已經沒有提供給如此巨大的人群足夠的天然食物、衣物、能源等的土地。沒有哪一門科學技術像化學一樣將科學的善惡“雙刃劍”體現得如此清晰、廣泛。

在經曆了幾十年的末端控製汙染之後,人們重新審視走過的環境保護曆程,終於認識到先汙染後治理的道路是一條彎路,我們已為之付出沉重的代價。末端治理不能消除汙染源,由於它關心的是排放口,盡管暫時取得明顯效果,但實際上加速了能源和資源的消耗。例如,汙染水處理雖然是控製水汙染的一項措施,但水處理本身需要消耗能源,而能源的生產過程又產生了汙染物,從這種意義上來說,汙水處理也是一個產汙過程。於是1989年人們提出了汙染預防和清潔生產的新觀念,清潔生產改變了過去被動的、滯後的汙染控製手段,強調在汙染產生之前就予以削減,即從汙染的源頭起就減少甚至避免汙染物的產生。這就使化學家麵臨新的挑戰,即要去發展對人類健康和環境危害較少的化學。綠色化學就是一門從化學反應入手,從根本上消除汙染的化學。

綠色化學又稱環境無害化學,在其基礎上發展的技術稱環境友好技術或潔淨技術。它的主要內容是用化學的技術和方法去減少或消滅那些對人類健康或環境有害的原料、產物、副產物、溶劑和試劑等的產生和應用,從而從化學反應和化工過程的源頭起就不再產生汙染,以及設計和生產對環境友好的新分子和新材料。綠色化學的著眼點在於使廢物不再產生,不再有廢物處理的問題,它是從源頭上阻止汙染的化學。

綠色建築

建築是“人類按照自然形象創造自己天地的第一個表現形式”

建築的成果即建築物。在現代社會中,建築物是人們生活、學習、工作和交際的主要空間,也是物質流、能源流、信息流、技術流發生的主要場所。因而建築物反映了人和社會環境、自然環境的關係。

為了使這些關係融洽和諧,進而促進人類文明和提升環境效益,有必要發展綠色建築。

綠色建築是指建築設計、建造、使用中充分考慮環境保護的要求,把建築物與種植業、養殖業、能源、環保、美學、高新技術等緊密地結合起來,在有效滿足各種使用功能的同時,能夠有益於使用者身心健康,並創造符合環境保護要求的工作、生活空間的結構。

綠色建築的原則包括以下幾個方麵:

①資源經濟和較低費用原則。

②全壽命設計原則。

③居室人性設計原則。

④靈活性原則。

⑤傳統特色與現代技術相統一的原則。

⑥建築理論與環境科學相融合的原則。

綠色建築的指導思想是設計體現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即可持續發展原則在建築設計中的反映。

例如,設計中強調能源使用的集約化,運用建築熱工原理使用能源,利用高技術創造低能耗的環境;結合氣候設計,充分考慮建築如何有利於通風,而不是濫用空調;強調節約資源,減少各種資源和材料的消耗,如所謂的3R原則:減少使用(Reduce)、重複使用(Reuse)和循環使用(Recycle);發展各種生態建築和生態城市的思想,強調設計與生態相結合,盡量減少對自然界和環境的不良影響等;這些思想逐步深入推動了設計方法的發展,豐富和發展了傳統的設計理論和設計實踐。

綠色建材

隨著環境汙染的日益惡化和居住環境質量的降低,人們對生活中涉及到自身健康的環節給予了特別的重視。自20世紀60、70年代人們發現了“有病建築綜含症”以來,人們開始關注身邊的建築材料及其對健康的影響,並渴望出現一種不影響人類和居住安全的綠色建材。

人們對綠色建材的要求也越來越嚴格,並迫切需要有一套科學的指標體係來評估一種綠色建材的合格程度,這促使不少發達國家先後製定了有關各類綠色建材的評估體係和標準,從而使綠色建材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