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代頓後,兄弟倆設計了安裝新型發動機的“飛行者”2號,並在1904年5月製造完畢。“飛行者”2號共進行了105次試飛,最長的持續飛行超過了5分鍾,飛行距離4.4公裏。遇到的一個問題是,在急轉彎過程中,“飛行者”2號操縱不靈,因而造成失速並失去操縱。
在這一年的冬季,兄弟倆製造了“飛行者”3號,進行了近50次飛行。為了解決轉彎時失速的問題,他們把用手操縱機翼和方向舵的鋼索分隔開來,這樣既可同時操縱機翼和方向舵,也可單獨操縱其中的一個,能取得理想的機翼扭曲和方向舵的轉動。經過這次改進後,“飛行者”3號便完全能進行機動飛行,能傾斜、轉彎,並能不費力地做圓圈和8字飛行。1905年10月5日,由威爾伯駕駛進行了一次最長時間的飛行,持續38分鍾,飛了38.6公裏。
這些試飛的最終結果就是,仍然沒有引起新聞界的真正重視。雖然萊特兄弟邀請了記者觀看第一次試飛,但由於天氣不好和發動機出了故障未能飛成,因此被邀的記者們拂袖而去,認為這全是白白浪費時間。結果,當世界仍普遍對這些飛行一無所知的時候,當地農夫對“飛行者”飛過頭頂發出的聲音卻已習以為常,以致他們連抬頭看都不看——這時,某些權威人士卻仍堅持說:機械飛行是不可能的!
萊特兄弟確信“飛行器的時代終於來到了”。
他們於1908年8月8日進行了第一次公開表演。在隨後的數天內,他們又進行了一些飛行,後來在附近的奧爾營練兵場又飛了100次。
這次飛行成了全世界的頭條新聞,並備受讚揚。“飛行者”不僅打破了當時所有飛機的各項記錄,而且還表明萊特兄弟已經研製出一種能爬高、傾斜、轉彎,並能進行平穩的圓圈和8字飛行的飛機。這架飛機和萊特兄弟的飛行技術,都遠遠超過了當時歐洲在這方麵的成就。
萊特兄弟在航空史上築起了一座豐碑。
三、悠悠華夏,成就輝煌
1.宇宙天書:中國已談了幾千年
中國是世界上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國之一,也是天文學發展最早的國家之一。幾千年來,我們中華兒女積累了大量珍貴的天文實測資料,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在天文觀測、宇宙理論、天文儀器和曆法等方麵,都對世界天文學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我國古代天文學萌芽於原始社會,到戰國秦漢時期已形成以曆法和天象觀測為中心的完整體係。曆法是中國古代天文學的主要部分,它不僅是計算月亮的朔望、確定月份的大小和閏月的安置、推算節氣的時間間隔等編製日曆的工作,而且還包括預告日月食和計算行星的位置等許多內容,與編算現代的天文年曆很相似。
天象觀測是我國古代天文學的又一項主要內容,它包括天象觀測的儀器、方法和記錄。我國古代的主要天文觀測儀器是“渾儀”。記錄觀測數據使用的度數,在明末以前一直是將整個圓周分為365又1/4度,這與受古代巴比倫影響的各國都采用360°製有所不同。兩千多年來,我國保存下來的有關日食、月食、月掩星、太陽黑子、流星、彗星、新星等的豐富記錄,至今還在現代天文學研究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從春秋時代開始,我國已有相當完整的日食記錄,其中載入正史的就有916條。古代日食記錄很可能保存著古人發現太陽外層大氣的寶貴信息,由此又可以推測當時太陽活動的盛衰。古代日食記錄,還可以用於探討地球自轉的不均勻性,以及推斷某些古代曆史事件發生的確切年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