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綠色過當(2)(3 / 3)

大家是自助旅遊,沒什麼團隊意識,但如此把大家召集在一起,顯得是個大家庭,也是老板願意看到的,而這種氛圍是我們營造出來的,自然也可以顯示我們的團隊概念。

領導在如此氣氛的感召下,自然也會對我們表示出好感,再說些感謝的話就會讓領導很受用,如此也拉近了“幹群”關係。

團隊裏你的職位也不低,自然是要感謝大家的支持,而國外費用高,花錢請客自然會贏得大家的好感。

在我的一再鼓動下,這個小子終於在“我想想,我想想”的思考後,同意了我的想法。最後,我們還共同認為他需要在聚會上發表感人至深的演講。等我回到房間都可以看日出了。第二天下午,這個老兄居然還在問我:“大家都會來嗎?雖然我們是好心,但大家會理解嗎?”這回的痛罵自然更是毫不留情。

好不容易到了10月3日的晚上,這個家夥不先去酒吧看包桌的情況,而是跑到我的房間來問我是不是該走了。在路上我還不斷給他打氣,同時也大致跟他說了如何演講。他在哼嘰半天之後又問我:“講不好怎麼辦?要不就別說了?”氣得我半天沒理他。

到了酒吧,公司的同事大多已經坐在那裏了,等大家坐定之後,這個老兄笑嗬嗬地看了半天,說:“我請大家喝第一輪飲料。”然後就招呼酒保去了。最終還是我們老板按捺不住,讓他說說為何請客。這家夥訕笑著說:“那個,嗯,大家都挺累的,我正好也過生日,就請大家喝酒。”這和白癡有什麼區別啊?!我實在看不下去了,在同事們一陣起哄之後,我開始讓他講兩句,看得出老板也是很高興的,也一個勁兒鼓勵他講講。這位老兄看了我半天,終於站起來:“我覺得,這樣挺好的,大家在一起都很高興,感謝大家來給我過生日。”然後居然又坐下了。

在聚會後回房間的路上,我對他的表現徹底失望,這老兄終於說出了他的顧慮:“這個,別人會不會說我做作啊,這個,我看好多人也不太在意我講什麼,那個,我也確實不知道怎麼講。嗯,有人聽嗎?……”我又對他說:“隻要你是真心感謝大家,大家會接受的;那種時候,誰取笑你誰就會遭到大家的排斥;老板在這個時候也是需要你去增加團隊凝聚力的,因此你隻要真心感謝大家就好了;不要怕任何事情,因為做得正沒私心,我們就是真心地感謝。”

這位老兄還是那麼一副德行:“噢,是啊,對,我就是沒你想得那麼好,也沒你那麼好的口才,沒錯沒錯,我有點膽小了,嗬嗬,是呀,應該這麼做,是是,我們的確是真心的……”

從以上故事的遣詞造句中,我們可以觸摸到當事人那種“恨鐵不成鋼”的情懷,故此對於綠色這種反複征詢的心態感到煩躁。在整個事件中,這個綠色“既想做貞節,不想立牌坊”怕被人罵成傻瓜;“既想立牌坊,不想做貞節”擔心給人說成做夢;“既不想做貞節,也不想立牌坊”別人會不會以為自己摳門;“既想做貞節,又想立牌坊”那萬一說我故意炫耀怎麼辦?所以,在內心的虛弱之下,他們也希望能夠找到自己的主心骨,隨時給予自己更多信心。

●“還可以”主義與“無所謂”精神

你是否發現綠色有三大口頭禪,那就是:“隨便”、“還可以”和“無所謂”。

“隨便”是告訴你:我不決定,你決定好了;

“還可以”是暗示:我不想直接否決讓你下不了台,你不用問我的;“無所謂”是表明:隻要你高興,我快不快樂,死活都一樣。

兩個同事的對話如下,一人問綠色說:“你覺得我們的衛生情況如何?”綠色說:“還可以,還可以。”那就說:“你沒覺得最近分行有些髒亂嗎?”綠色說:“是嗎?”那人又說:“我覺得我們該做點什麼改進一下。”綠色回應:“有道理,那就改一下吧。”

回憶學生時代,“跟屁蟲”和“點頭蟲”的綽號大多是用在這樣綠色的身上。你決定好了以後,他跟在身後就行了。如果你去征詢他的意見,他除了鼓勵你“自己的路自己走”以外,你也甭指望能從他那兒得到什麼實質性的建議。不要說想你的事了,就是自己的事,他的腦子也不願去想。為何?懶!為何懶?因為現在的一切就很好,根本沒有必要去改變,改變是件非常辛苦和麻煩的事情。歸根結底,又回到綠色的動機“穩定不變化”上,這就是動機影響行為的原因。看看四個版本的綠色身旁的人如何評價綠色的這個特點。

點菜沒主見:晚上在飯店吃飯碰上綠色好友,我們已經吃得差不多了,她和朋友剛進來。這家店是我和她平時中午常去的一家,最近兩個月就去過不少於五次。兩人就坐在我們旁邊,她朋友讓她推薦,她在那裏猶豫了半天,支支吾吾沒方向,然後不停地朝我這邊張望,我馬上識趣地把我們吃完的沒吃完的都說了一遍,順便告訴她哪個比較好。她聽得眉開眼笑,沒動腦子地照抄了一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