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0—1歲嬰幼兒智力開發遊戲寶典(8)(1 / 3)

讓寶寶學會保護自己,抑製行動。許多母親都對寶寶拿到什麼都放入嘴裏的做法。感到無奈。其實可以從一個新玩具開始,如讓寶寶聞到不好的氣味,聽大人說“臭”,就再也不會放到嘴裏啃咬。趁寶寶正在學習咀嚼,逐漸學會把能吃和不能吃的東西分開,寶寶懂得臭的東西不能吃,逐漸減少用口去探索,並注意大人的語言和動作示範。

遊戲的方法是:

喂輔食時如果碗有些燙,可以握著寶寶的手,讓他輕摸一下碗的外麵,告訴他“燙,不能動”。寶寶用手指感到什麼是燙,燙的東西用手去摸會有熱辣辣的感覺,於是懂得不能動手去摸燙的碗,以避免受傷。大人用蒜在積木上擦幾下,積木有蒜的氣味,寶寶動手去拿時,先讓他聞一下,告訴他“臭,不能吃”。寶寶本想把積木拿來放到嘴邊啃咬,聽到“臭”的聲音,也聞到氣味,甚至舌頭嚐到了辣味,寶寶就不會再放到嘴裏啃咬。以後凡是不該放入口的東西,聽到“臭”就會拿開,不再啃咬。

姿勢的含義

讓寶寶學習用操作表達自己的意願和情緒。7—6個月的寶寶發音能力有限,不可能用聲音去表達,但可以用動作和表情表示自己喜歡或不喜歡,要還是不要。讓寶寶學會用姿勢答話,引起寶寶同人交往的願望。

遊戲的方法是:

寶寶最先學會“抓撓”,即用手掌輕輕張合,表示同人玩耍;另一些寶寶最先學會“謝謝”,雙手拱起上下活動表示謝謝或同人拜年。寶寶模仿用操作表示語言的方式各有不同,因為大人做的示範不同。隻要開始練習就一定能學會。

跟著節拍跳舞

讓寶寶的身體隨節拍跳動,使寶寶欣賞節拍和喜歡節拍。經常聽音樂按節拍做動作除了能使寶寶節奏感強、動作靈敏,還能培養寶寶活潑開朗的性格,感受音樂的陶冶。

遊戲的方法是:

打開錄音機,播放節拍鮮明的樂曲,大人拉著寶寶的小手讓他在床上或地上蹦跳。大人的動作按節拍起落,寶寶的動作也逐漸跟上節拍。有時媽媽坐在床上抱著寶寶,讓他看爸爸在隨著節拍跳動,寶寶的身體會很快跟上節拍扭動。如果父母隨著音樂連唱帶跳效果更好。

動手將環拍倒

寶寶好奇地看著環在轉動。當大人用手將環拍倒時,寶寶也躍躍欲試,環在轉動時會離開原來位置,寶寶要用眼睛去估量準確的距離,然後動手將環拍倒。這是較容易的手眼協調動作,在寶寶學會夠取遠處玩具之後就能做到。

遊戲的方法是:

用拇指和食指固定圓環或圓形扁盒子的兩側,快速順時針方向轉動手指,使圓環轉動起來。寶寶會目不轉睛地盯著看,大人用手掌一拍,使環停止轉動。再次轉動圓環時,鼓勵寶寶動手去拍,把環拍倒。

8—9個月

模仿遊戲

有些孩子說話早些,另一些會晚些;男孩會比女孩說話晚,因為男孩的口和喉發音的肌肉發育晚一些。寶寶懂話在先。開口在後,隻要寶寶會認人和認物,聽懂大人的意思就行。讓寶寶模仿大人發音,練習稱呼大人。寶寶學會稱呼父母是使大人十分欣慰的事,但是稱呼父母的早和晚與智力並不相關。不過大人用誇張的口型鼓勵寶寶模仿是很重要的。寶寶喜歡模仿,如同做口部的遊戲那樣,越練習咽喉肌肉協調越好,對發音和說話很有幫助。

遊戲的方法是:

媽媽先做“再見”、“謝謝”、“好呀”等動作給寶寶看,然後,把著寶寶的手讓他模仿;媽媽抱娃娃,親娃娃,對寶寶說,“寶寶也抱抱娃娃!”“哦,娃娃喜歡寶寶抱!”媽媽把蘋果遞給爸爸,爸爸說“謝謝”;爸爸把餅幹遞給媽媽,媽媽說“謝謝你”;“寶寶把蘋果給媽媽,好嗎”,若寶寶不會,媽媽輕輕取過來,然後說,“謝謝,寶寶真乖!”

大人也可以用誇張的口型說“爸——爸”或“媽——媽”。寶寶在前兩個月已能隨意地發音叫喚,並未明確稱呼某人。在本月或下個月寶寶有可能學會稱呼大人。例如父親下班回家時見到寶寶時說“叫爸爸”,寶寶會注意地學著說“爸”,爸爸要馬上將寶寶舉起來,以後寶寶會在父親回家時叫“爸”。又如母親準備喂奶時讓寶寶叫“媽”,或者母親拿著香蕉讓寶寶叫“媽”,寶寶想吃香蕉就會叫“媽”。不過偶然學會叫一次有時下次就不再叫了,要過幾天才能再叫。隻要寶寶叫過一兩次,以後就逐漸會見人稱呼了。

需要注意的是:對嬰兒來說,把東西交給別人,就像東西被搶一樣。本遊戲讓寶寶知道“把東西交給別人,別人會很高興;而交出去的東西又會回到自己手裏”。如果寶寶不實在願意交出東西,大人也不用勉強。

強化爬行訓練

練習爬行順序,爬行時先出右手和左膝,再出左手和右膝,有條不紊才能保證身體平衡。順序特別重要,以後寶寶學背兒歌、學數數、講故事都要養成有順序的習慣。

鍛煉平衡和耐力,寶寶學爬行時之所以手足左右輪換是要保證身體平衡,平衡由前庭和小腦來維持,所以學爬能促使前庭和小腦發育。在出右手時身體扭向左而出左膝,在出左手時身體扭向右而出右膝,左右扭動促使腰部的肌肉發育,也促使脊柱延長,促進身體長高。當出右手還未伸出左膝的瞬間,右手要支撐全身體重,當左膝落地還未伸出左手時體重落在左膝上。四肢輪流負重使骨肌強健,為以後鍛煉耐力打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