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歲是嬰幼兒大腦皮層細腦新陳代謝最旺盛的時期,是嬰幼兒心理發展的敏感期,是嬰幼兒語言發展的重要時期,是個性開始形成的關鍵時期。因此,這個時期,是嬰幼兒學習各種技能最敏銳的時期,也是開發嬰幼兒智力的最佳時期。本章編製設置的適合2—3歲嬰幼兒智力開發遊戲極具針對性,希望家長朋友能夠認真操作,為寶寶身心健康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
2歲1個月
觀察之後找東西
這個遊戲是讓寶寶觀察簡單的操作過程,東西會藏在近處,要順藤摸瓜將小東西找出來。通過一次又一次地找東西,漸漸悟出道理。
遊戲的方法是:
先讓寶寶看,大人左手有個硬幣,右手有個揉好的麵團。大人兩手合在一起硬幣就不見了。寶寶是否能猜到硬幣已揉人麵團內?如果猜不著,讓他扒開麵團把硬幣取出。自己再將硬幣揉進去,將幾粒黃豆也揉進去,做過一次就明白了。
取一個舊火柴盒,在寶寶不注意時將硬幣塞進火柴盒。寶寶會到處找,後來搖搖盒子聽到了響聲,打開盒子會發現硬幣在裏麵。讓寶寶從側縫將硬幣塞進火柴盒,讓他長點本領。
找幾張漂亮的卡片給寶寶看,趁他不注意.把幾張卡片全夾入書內。寶寶會翻開書頁將卡片取出。
將盒子的盒底剪開一個洞放在桌上,放幾個小東西在盒子裏。大人右手拿起盒子,左手接住從盒底漏出來的小東西,問寶寶剛才放在盒裏的東西哪裏去了。寶寶先打開盒子尋找,當他發現盒底有洞,知道東西已漏出來,就會翻開大人的手找到東西。
收拾玩具
許多母親都反映,寶寶雖然學會了擦桌子,做幫手,但是他從不收拾玩具,從來都是散滿床上、地上,要大人去收拾。要讓寶寶在午睡前或吃飯前把玩具收拾好,大人同他一起,教他收拾的辦法,鼓勵他自己完成,經常堅持這樣做就能養成習慣。
遊戲的方法是:
同寶寶一起把玩完的玩具收拾起來。每次隻要求做一件事,例如“把小的放進大的裏麵”。把散在各處的小玩具收攏,然後“搬到玩具架前”。讓他分幾次把大玩具搬到架前,“先放上麵的”。讓寶寶站在椅子上,把上麵的玩具擺好,“再擺好下麵的”。讓寶寶從椅子上下來,站在地上擺好下麵的玩具。這種擺放和收拾玩具的方法漸漸養成習慣,以後大人不必提醒寶寶也會照著去做。每次做得好都要表揚,使習慣得到鞏固。
預防口吃
有些家長一旦發現了孩子口吃會大驚小怪,馬上帶孩子找語言專家做糾正治療,無異於給孩子戴上“語言缺陷”的帽子。這種偶然出現的重複發音會自然消失的,母親多一些關懷,生活上規律一些,就會減少寶寶的一些緊張和壓力,寶寶心情舒暢就恢複得快。用動手操作的遊戲可以防止偶然出現的口吃情況發展下去,以至於成為真正的語言障礙。
遊戲的方法是:
多同寶寶玩動手的遊戲,如穿珠子、套碗、插木頭人等專心操作的遊戲,不急於讓寶寶去稱呼大人或回答問題。大多數2—3歲的孩子在某一段時間內想的與講的不一致。偶爾會重複某一音節。這種情況常出現在媽媽離開、換保姆或換環境等等狀況下,孩子情緒上產生焦慮不安的時候。如媽媽帶孩子見到阿姨要打招呼時會“啊……啊……啊”說不上來。這時不要勉強他說,先讓他坐下來吃早飯,或者玩一會兒,心情舒暢之後講話會恢複正常,大人先不要緊張,讓寶寶與別的孩子接觸,多做動手操作少講話的遊戲,大人盡可能陪孩子玩,偶爾出現的口吃現象會自然消失。如果大人逼著他說,寶寶會感到“自己語言有問題”,有了自卑感,大人越糾正情況會越嚴重。
水是可以測量的
讓寶寶認識水的量也可以測量,如同用尺來量身高一樣。吃配方奶的孩子常看到大人用奶瓶上的標誌去量水配奶粉,寶寶也學用小瓶去量水,用小杯去量沙土,做量一下的遊戲。
遊戲的方法是:
寶寶喜歡玩大小不同的瓶子,過去學了配瓶蓋,現在要學量一下水的量。找一個小瓶子裝滿水後把水倒入大瓶中,看這個大瓶能裝幾小瓶水:再把小瓶水倒入中等大小的瓶中,看能裝幾瓶水。量過兩次,就有了一個大概的數量,再取第三個瓶,先猜一下它能裝上幾小瓶水,然後用小瓶裝水再倒進去,看誰猜得對。
早晨和晚上
這個遊戲是讓寶寶從最具體的現象開始學會辨認時間,獲得第一個時間概念。
遊戲的方法是:
早晨起床時讓寶寶看到窗簾打開,天亮了,太陽出來了,要快點穿衣服,洗漱幹淨吃早點。寶寶很喜歡早晨,因為吃完早點可以去外麵玩耍。早上看見長輩要說“早安”。晚飯後天漸漸黑了,室內要亮燈,將窗簾拉上。飯後爸爸在家會同寶寶玩.或者看電視節目。睡覺前媽媽要帶寶寶洗澡、更衣,準備睡覺。晚上看見長輩要說“晚安”。寶寶懂得天亮了就是早上,天黑了就是晚上,能分清早晚。也可以找一些圖書中表現早晚的圖片讓寶寶辨認,早上是一天的開始,晚上是一天的結束。
積木金字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