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語言典故常識(2)(3 / 3)

模子。

聚沙成塔:

模子就是人們在鑄鋼、鑄鐵、鑄錢時,所用的“模子”。古時,人們把木製的模子稱作“模”,竹製的模子稱為“範”。“模範”“楷模”都是它的引申意義。具有榜樣含義的“模範”,在漢代就已經出現了。如楊雄《法言·學竹》,就有“師者,人之模範也”之說。

現代漢語中“她”是何人所創?

A?郾趙元任 B?郾劉半農

C?郾錢玄同 D?郾胡適

答案:

B。

聚沙成塔:

1920年6月,劉半農寫了《“她”字問題》的論文,首創“她”。3個月後,又寫了《叫我如何不想她》的白話詩,由趙元任配曲,廣為流傳。從此以後,“她”成為現代漢語中不可缺少的一個代詞了。

在我國的奴隸社會,“百姓”最早是指?

A?郾庶民 B?郾農夫

C?郾貴族 D?郾諸侯

答案:

C。

聚沙成塔:

司馬遷的《史記·夏本紀》中,曾提到“禹受帝命,命諸侯、百姓、興人徒以敷上”。可見,在我國上古時期,“百姓”指的是有錢有勢的貴族,後來伴隨著封建製度徹底取代了奴隸製,“百姓”才逐漸演變為平民的通稱。

“出人頭地”指的是哪位文人的文章?

A?郾蘇軾 B?郾陸遊

C?郾李白

答案:

A。

聚沙成塔:

1057年,歐陽修在主持科舉考試時,極為欣賞蘇軾的文章,覺得他是一位難得的人才,便說:“吾當避此人出一頭地。”後來在使用中成了“出人頭地”。

“東山再起”這個典故出自?

A?郾謝安 B?郾陶淵明

C?郾曹操 D?郾孔子

E?郾劉備

答案:

A。

聚沙成塔:

東晉詩人謝安隱居東山,多次拒絕出山,後桓溫當了征西大將軍,點名要他做司馬,他終於答應了。

“豆蔻年華”是指十三四歲還是指十五六歲?

答案:

十三四歲。

聚沙成塔:

語出唐代杜牧的《贈別》詩:“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豆蔻夏季開花,二月初正是含苞欲放之時。在古人看來十五六的姑娘已經很成熟了。

“獨當一麵”指的是誰獨當一麵?

A?郾項羽 B?郾張良

C?郾韓信 D?郾蕭何

答案:

C。

聚沙成塔:

劉邦被項羽打敗,他氣憤地對張良說:“你看誰可立一大功,給我出這口氣?”張良答道:“漢王部下,惟韓信可以托付重任,能夠獨當一麵。”劉邦采納了張良的建議,終於滅了項羽。

“江郎才盡”的“江郎”指的是?

A?郾曹植 B?郾嵇康

C?郾江淹 D?郾潘嶽

答案:

C。

聚沙成塔:

江淹是南朝宋時有名的文學家,前半生寫了一些好精彩的詩文,晚年才思減退,寫不出像樣的詩文了。當時人說他文才用盡了。

“名落孫山”的“孫山”指的是地名還是人名?

答案:

人名。

聚沙成塔:

宋朝人孫山與同鄉趕考,就他一人考中,名列榜末。以後人們就以被錄取人員中的最後一名為“孫山界限”,把落榜的人統稱為“名落孫山”。

“三年不鳴,一鳴驚人”說的是春秋霸主誰?

A?郾秦穆公 B?郾宋襄公

C?郾晉文公 D?郾齊威王

答案:

D。

聚沙成塔:

司馬遷《史記》中記載:齊威王不理政事,飲酒作樂通宵達旦,諸侯來了也不聞不問。淳於髡拐彎抹角地對他說:“有隻大鳥停在園中,三年了,不飛也不叫,您說是怎麼回事?”齊威王就說:“三年不飛,一飛衝天;三年不鳴,一鳴驚人”。從此齊威王打起精神,使齊國再度輝煌了幾十年。

“四麵楚歌”是誰唱的?

A?郾漢軍 B?郾楚軍

答案:

A。

聚沙成塔:

楚漢相爭時,劉邦把項羽圍在垓下,楚軍是從楚地來的,漢軍便在楚軍四麵唱起楚歌,於是楚軍思鄉心切,心亂如麻,軍心更加渙散,了無鬥誌。

“四體不勤,五穀不分”這句話,最初是批評誰的?

答案:

孔子。

聚沙成塔:

孔子的弟子掉了隊,追趕時向幾個老農民打聽:“你們看到我的老師(夫子)沒有?”農民回答說:“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孰為夫子?”。現在用來批評脫離勞動,脫離生產實際的人。

“談何容易”最初指的是?

A?郾臣下向君王進言很不容易

B?郾做起事來不像說的那樣容易

答案:

A。

聚沙成塔:

東方朔常向漢武帝直言進諫,但漢武帝有時聽不進去,為諷諫武帝,他寫了一篇《非有先生論》,借非有先生的嘴,說出了自己的看法:當臣子的向君王進言是多麼不容易。

“臥薪嚐膽”主要講述的是誰的故事?

A?郾夫差 B?郾範蠡

C?郾勾踐 D?郾伍子胥

答案:

C。

聚沙成塔:

春秋末期越國的君主。勾踐攻吳吃了大敗仗,退兵會稽,用範蠡的計策,向吳稱臣乞和得以生還。歸國後,勾踐床上不用褥子而鋪幹草,還經常預備一個苦膽,隨時嚐一嚐苦味,以不忘會稽之恥。他任用賢人,改革內政,休養生息。後來終於徹底消滅吳國。隨後,又進軍北方,與齊、晉諸侯會盟,成了霸主。

“鴛鴦”最早是比喻?

A?郾兄弟 B?郾姐妹

C?郾夫婦 D?郾朋友

答案:

A。

聚沙成塔: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