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這份圖案及對圖案的說明是1950年6月18日由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通過,由毛澤東主席於1950年9月20日公布。
居民身份證是由國家統一製發的具有證明公民身份的法律效力的法定證件。可分為有效期?
A.10年 B.15年
C.20年 D.30年
E.長期有效
答案:
ACE。
聚沙成塔:
我國首批居民身份證是在1984年頒發的。1984年8月30日,北京市居民380萬人首批領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第一位領到居民身份證的是中國歌劇舞劇院演員單秀榮。
我國身份證的18位號碼中,代表性別的是?
A.第16位 B.第17位
C.第18位
答案:
B。
聚沙成塔:
身份證前6位代表行政區劃代碼;第7-14位代表出生年月日;第15-17位是分配順序碼,其中第17位區分性別;第18位是校驗碼。
我國“全民文明禮貌月”活動從何時開始的?
A.1980年 B.1982年
C.1985年 D.1990年
答案:
B。
聚沙成塔:
1982年1月30日團中央提出了在全國青少年中開展“文明禮貌月”活動的意見。緊接著,中共中央書記處規定每年3月為“全民文明禮貌月”。
“全民文明禮貌月”活動內容就是“五講四美三熱愛”,即講文明、講禮貌、講衛生、講秩序、講道德,心靈美、語言美、行為美、環境美和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熱愛中國共產黨。
我國現有民主黨派?
A.8個 B.9個
C.10個
答案:
A。
聚沙成塔:
它們是: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國民主同盟、中國民主建國會、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國致公黨、九三學社、台灣民主自治同盟。
郡縣製是中國古代中央集權製在地方政權上的體現,它形成於?
A.戰國時期 B.秦朝
C.春秋時期
答案:
A。
聚沙成塔:
春秋初期,秦、晉、楚等國往往在新兼並的地方設直接隸屬於國君的地方行政區域——縣。春秋末期,有的國家又在新得到的邊遠地區設置郡。開始時郡的地位比縣低,但進入戰國後,郡所轄的範圍逐漸繁榮,人口增多,於是在郡的下麵分設了縣,產生了郡統轄縣的兩級地方行政組織。秦統一中國後,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健全了郡縣製,並進而在全國推廣。
■
我國首都北京曾用名?
A.薊 B.北平 C.大都
D.南京 E.中都 F.京師
答案:
ABCDEF。
聚沙成塔:
曆史上,我國許多朝代定都北京,最早是西周的燕國都城,名薊。公元938年,遼在此建陪都,稱南京。此後,金稱中都,元稱大都,明稱北平,明成祖遷都順天後,又稱北平為京師。
真正以“中國”作為正式國名簡稱,是從何時開始的?
A.唐代 B.清代
C.中華民國 D.中華人民共和國
答案:
C。
聚沙成塔:
中國的別稱集錦:
1)九州:相傳禹治水後,分中國為九州:冀、兗、青、徐、荊、陽、豫、梁、雍。《淮南子·地形》又載:古代中國設置九個州:神州、次州、戎州、兗州、冀州、台州、濟州、薄州、陽州。後來,九州泛指中國。
2)赤縣神州:《史記·孟子荀子列傳》戰國鄒衍言:“中國名曰赤縣。赤縣內,自有九州。”《穀梁恒五年傳》又載:“九州之內,名曰赤縣。”
3)神州:《中華大字典》:“神州,中國之別稱。”始於戰國後。
4)海內:《辭源》“四海”條注:古人以為中國四周皆是海,所以把中國叫做海內,外國叫海外。華夏:《史記·夏本紀》:“禹封國號為夏。”《左傳定公十年》:“夷不亂華。”夏原為國號,華原為國名。後稱華夏為中國。
5)中夏:《後漢書》:“目中夏而布德,瞰四裔而抗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