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這個香囊。”康王從懷裏掏出一個被燒掉了一角的香囊,呈遞了上去:“這個香囊是昨晚在閔妃所在的綺羅宮找到的,這香囊上的花式以及裏麵殘留的四合香,可以斷定它的主人應該不是我大應王朝的人。而這個香囊,在勃勃碣兒被殺的案發現場也找了一個。所以,殺害勃勃碣兒的人肯定跟昨晚出現在綺羅宮的刺客有關。而這群刺客,很有可能跟彌羅國使臣有關。”
香囊?!宋如意覺得奇怪:難道康王將昨晚掉在綺羅宮的那個香囊撿走了?!
不對,現在彌羅國使臣死了兩個,第一個死者勃勃碣兒死難現場發現了一個香囊,第二個死者所在現場卻沒有香囊的傳聞;第三個香囊就是昨晚在綺羅宮的黑衣人掉落的香囊了。
康王手上的這個香囊到底是昨晚掉在綺羅宮的那個,還是第二個死難的使臣的呢?
“你怎麼就知道昨晚的刺客不是我派出去的呢?”皇後冷靜問道!
“如果皇後真的這麼做了,今日就不會召見為臣了!”康王話中有話,意指皇後如果真的這麼做了,早就被皇帝拿下,而不會安然無恙地梳妝打扮,召見外臣。
“康王倒是實在。”皇後翻動著手中的香囊,又遞給了宋如意,讓她仔細看了看,之後又命人換給了康王。
“皇嫂若是無其他事情,臣告退。”
“康王慢走!”
康王走後,皇後心情大好,又對宋如意大加讚賞:“真被你猜中了!說吧,你要什麼賞賜!”
“給皇後帶來好消息的是康王,又不是民女,皇後要賞也應該賞賜康王啊。”
“本宮的賞賜你都不要,真是不知天高地厚。誒,你倒是說說,你是怎麼知道康王一定會帶來好消息,又對他帶來的消息怎麼看?”
“要看懂康王的心思,隻需要看他的行事方式就行了。康王素來行事穩重,而且向來將皇室榮耀放在第一位。現在彌羅國使臣被殺一案還沒有定論,昨晚宮中又鬧出這麼多幺蛾子,如果他帶來的是壞消息,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已經成了定論的壞消息,如果關於鳳儀宮的壞消息如外間傳言已經成了定論,康王帶來的就不是一個隨從,而是一批禦林軍;如果是沒有成定論的壞消息,康王為了避免外麵的風言風語,一定會孤身一人前來向皇後求證,而不是帶著一個下人一起來。”
“嗯,這個理由算是勉強成立,另外一個問題呢?”
“至於康王帶了的這個消息,對娘娘來說,是個好消息;不過對康王、甚至是大應王朝來說,就不那麼好了。”
“說說看!”
“從這個香囊的紋飾和殘留的南合香的香氣來看,確實是彌羅國使臣的香囊。如果真的如康王所說,昨夜在綺羅宮和在勃勃碣兒被殺的案發現場找的香囊是一樣的,那事情就像是康王所說的那樣,殺死勃勃碣兒的應該是彌羅國使臣,至少也是昨夜在綺羅宮的那幫刺客。那些人功夫之高,是那麼多人親眼所見,要說他們躲在暗處,用毒針殺死彌羅國使臣,也不是不可能。但是現在問題來了。現在我們不知道昨夜那群刺客的來曆;抓不到人沒有口供,就等於是沒有人證,隻憑一個香囊就斷定此事跟皇後您無關,在大應王朝可以將此事圓過去,卻不能向彌羅國使臣交代。要知道,如果他們真的接受了這個事實,那就是承認彌羅國使臣是死在了他們自己人手裏,這個結果他們承擔不起,所以他們不會認這個結果。如果他們不認這個結果,那我們就要想辦法抓住刺客,按照目前的情形看,刺客應該就是彌羅國使臣裏的人,但是他們不會讓我們把他們的人帶回去盤查,找到證據能證明他們就是刺客。所以這就會陷入兩難的僵局。到時候十天期限道了,康王仍然找不出有力證據來證明誰是真凶,您猜他會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