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3章 旨意(1 / 2)

第二天早朝上劉邦便宣布了冊封劉恒為代王一事,諸大臣都麵麵相覷,不知劉邦為何這樣不疼惜自己的四兒子劉恒,竟然在這般危難之際,重新將趙國與代國分開,且讓劉恒去了目前最為凶險的代國封地。眾大臣都明白,隻要代國和趙國分開,代國另立君王,趙國便多一份國泰民安的保障,趙王如意也將多一份安全。

心中為劉恒感到委屈的大臣大有人在,但是劉邦既然已經下了旨意,那便是鐵定了心要這麼做,所以固然為劉恒打抱不平的大臣多不勝數,終究還是沒人願意站出來替他說一句話。畢竟那是個劉邦根本不寵愛的皇子。

更甚者,一些大臣違心進言道:“陛下英明,如今大皇子已經封王,二皇子又身為太子,三皇子也封了趙王,如今,這四皇子也該有些動作,好為其他皇子立榜立樣。陛下此舉不僅有利於教育子女,更有益於鼓舞即將奔赴前線的勇士們!”

鼓舞即將奔赴前線的勇士們,這一點是當然,劉邦連自己親生的兒子都可以送去做擋箭牌,怎能不鼓舞人心呢?

當然,這反對的人也不是沒有。

蕭何見諸大臣畏畏縮縮的模樣,冷哼一聲,走上前去,走至那位說些虛話渾話的大臣跟前更是狠狠的瞪了他一眼。那大臣觸碰到蕭何厲色的眸子時,忙低下頭去不敢再多言語。

蕭何道:“陛下,四皇子劉恒年紀尚幼,如果微臣沒有記錯的話,四皇子今年尚未過六周歲生辰,陛下此舉會不會有失慎重?畢竟四皇子年紀太小,很難掌起一方之國,若封為代王,隻能靠著輔佐於四皇子的人治理代國,若用人不慎,不僅起不到應有的效果,反倒害了四皇子,甚至危及趙國。”

以蕭何的性格,這樣講已然委婉許多。他一聽見劉邦下旨重又將代國和趙國分開,且封劉恒為代王一事,便以為劉邦想用自己另一個兒子做盾來護佑劉如意周全。他想起妖媚的戚夫人,是萬萬不肯同意劉邦此舉的。

蕭何話音剛落,劉邦正愁眉不展時,張良站了出來。

張良猜測劉邦此舉很可能是薄姬為了保護幼子千方百計求來的聖旨。劉恒在椒房殿一語驚人時,他也在場,呂雉已經對劉恒有所忌憚,薄姬定會找些措施來護佑幼子。這措施便是讓劉恒離開未央宮,遠離呂雉的掌控。

下了早朝,張良故意站在殿外等候蕭何,蕭何走至他身邊,袖子一甩,冷哼一聲大步流星的往前走去。怨他早朝之上明知劉邦的旨意不妥,卻違心說些不符天理的話。

張良也不氣,緊隨其後,笑道:“蕭丞相你倒是等等我啊!”

“哼,讓你的‘同僚’等你去吧!”

張良笑了笑,也不顧他願不願意聽,道:“蕭丞相有所不知,四皇子劉恒和薄姬如若不馬上離開未央宮的話,劉恒的性命將不保!”

張良的話讓蕭何出乎意料,斟酌一下,知道張良處事謹慎,不會做些沒有把握的事情。腳步一點點慢了下來。

下了早朝的劉盈並沒有隨劉邦去往後.堂,而是跟在大臣們的身後往大殿外走去。隱隱聽見張良跟在蕭何身後呼喊蕭何,也迎了上去。

於是無意間,聽了張良和蕭何的對話。

劉盈起初也為這聖旨感到不公,為劉恒感到委屈,他還那樣小便要去地勢險要易攻難守的代國為王。心中為劉恒捏一把汗。但聽了張良那句“蕭丞相有所不知,四皇子劉恒和薄姬如若不馬上離開未央宮的話,劉恒的性命將不保”似乎也有些明白了。暗歎口氣,轉身往後.堂走去。

劉盈以為今日早朝之上,劉邦一定會為昨日自己未上早朝一事在大臣麵前狠狠的批鬥自己,卻不想因劉恒封王一事,劉邦推脫身體不適,早早的下了早朝。

想起前一晚,劉盈心中仍舊是重重疑問。張鈺和平常女子並未兩樣,且第一次與男子歡愉,可為何自己的感覺和平常不一樣呢?更令他想不通的是自己竟然會推脫身子不適,早朝也懶得起了,這根本就不是自己的性格嘛!

難不成張鈺身上確實有與別人不同的地方?他記得楊研對他說過這樣一句話:“有些女子生來就與旁人不同,男人與她歡愉過後很難遺忘,且時時想著再與她同床共枕。”當時劉盈還在嘲弄她說的是她自己,楊研輕輕的搖頭否認了。劉盈心道,難不成說的便是張鈺這樣的人?

想著如夢魔一樣的可怕,劉盈決心再不能去寵幸張鈺了。所謂業精於勤荒於嬉,他萬萬不能這樣。

對於張鈺,自臨幸之後,呂雉的封賜源源而來,連宮殿都是僅次於太子妃的鳳凰閣。自己已經可以給張良一個交代,再無需在她身上繼續荒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