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無妄之災(1 / 2)

請輸入正文

異日李不為辭別封不平幾位師兄,如鳥出囚籠,也不辨東西,一路上出王屋山就走到了這三門峽。看著麵前奔騰不休的黃河。

不由得低聲吟道:““黃河九天上,人鬼瞰重關。長風怒卷高浪,飛灑日光寒。峻似呂梁千仞,壯似錢塘八月,直下洗塵寰。萬象入橫潰,依舊一峰閑。”

這首水調歌頭,乃是金朝‘元好問’所做。據說這三門峽可是大有來曆。

昔年,相傳大禹治水時,鑿龍門,開砥柱,在黃河中遊這一段形成了“人門”、“鬼門”、“神門”三道峽穀,三門峽即由此得名。

那日李不為和封不平切磋比試結束後,幾人不免大醉一場,酒酣耳熱之際,各個盡述心中之事。

尤其是斷臂的叢不棄,推杯換盞之間,盡是和他說一些見不得光的江湖計量。

李不為心中詫異之餘,倒也沒有鄙視叢不棄,反而用心記下了叢不棄所言。

因為他明白叢不棄,也清楚叢不棄的苦心。江湖從來就不是一個光明正大的地方。

幾人剛開始盡是談論一些,江湖上的所見所聞,慢慢的就把話轉移到了李不為的武功上麵。

雖說是師兄弟,但言語難免間,也能聞到一股酸溜溜的味道。

李不為重活一世,自然聽得明白,再說他也不是一個小氣的人,也沒有敝屣自珍的習慣。更何況,這裏再坐的都是自己的同門師兄。

所以借著酒勁,也是不避諱,直接將自己知道,都一股腦的說了出來。

接著便是封不平,他的‘狂風快劍’可是讓成不憂和叢不棄眼饞的很,叢不棄矜持一些,沒有當麵說出來。

可成不憂不管這些,直接開口就嚷嚷著要學‘狂風快劍’,也不知道封不平是不是有意的。

借著成不憂的話,直接就將初步完善的‘狂風快劍’的修煉法訣背詠了一遍,然後又詳加解說一遍。對成不憂和叢不棄的疑問也是,盡心竭力的解答。

對於封不平如此直白的心意,李不為有豈能不知,當下也是用心記憶。

可隨著封不平的解說,李不為卻不有的皺起了眉頭。‘狂風快劍’的確是一套不凡的劍法。

可能是封不平因自身經曆見識有限的緣故,再加上一心追求劍法完美,反而忽略了‘劍’的重要性。

要知道‘劍’乃是人身體的延伸,如若手足,目的不是為了好看,而是為了殺人,這是‘劍’的根本。

而‘劍法’也就是‘技’的存在,隻是為了增加‘劍’的威力。達到出劍的目的。

可李不為在這套‘狂風快劍’中卻感覺到了,劍和劍法的一絲相駁之處。

華山派的劍法之所以著稱於世,並在鼎盛之時,與少林、武當齊名當世。更是力壓中嶽嵩山派、南嶽衡山派、東嶽泰山派、北嶽恒山派、獨尊五嶽。

一方麵是源於華山派人才輩出,另一方麵是華山派劍法獨樹一幟,精妙非凡。

華山劍法,以傳自全真七子之一的郝大通所傳的劍法為範本,經過幾代人的推陳出新,千錘百煉,才形成一整套完善的劍術體係

華山無限風光盡在「奇、險」二字中,「奇,險」往往與秀美相映相衍,因此華山劍術奇拔峻秀,高遠絕倫,招式處處透著「正合奇勝,險中求勝」的意境。

封不平是華山劍宗的傳人,自然深知華山劍法之神髓所在,因此在創‘狂風快劍’之時,自然而然的就將山穀狂風的‘狂、快’溶於自己的劍法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