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千年真相(2 / 3)

在一千年前她發覺混沌存在的那一刻起,就知道它會是她此生最大的對手。大神混沌一旦複活,九州就將重新淪入到“天神當道,民如草寇”的獨裁時代。所以,為了“天下大同”的理想,她必須要鏟除混沌。

在混沌重聚神魂的那一刻,凰綺舞突然出劍,“凰涅九天”功法轉瞬間便被催發到了極致,浩浩劍光直撲他的麵前。

混沌見狀冷笑,怒聲譏諷道:“我就知道你一定不會甘心屈居人下,既然你想要死,那我就成全了你,我會讓你知道神和人之間的差距有多麼巨大!”

“你還記得三百年前的文昭皇後薑碧竹嗎?”凰綺舞看到混沌揮手間便輕易的擋下了劍光,睫羽輕輕一顫,突然長笑出聲,“她就是我埋下了第一枚暗棋,在她篡胤稱皇、繼承了九州的三分之一龍脈之後,便服食了我賜下的秘藥。所以隨著她的死去,一並毀去了你融合在那份龍脈裏的三分之一神魂!”

隱鳳樓除卻七星之外,其實還有兩位隱星。他們分別是輔星沈複和弼星薑碧竹。薑碧竹她作為凰綺舞精心培養的心腹,於三百年蘇醒,以生命為代價成功的削減了大神混沌的實力。

“而我埋下的第二枚棋子就是……”凰綺舞深吸了一口氣,無聲的伸出了素手,緊貼在烏月霜的腰間。隨後她輕垂下顫抖的眼瞼,掌心劍光一吐,順著烏月霜的心口刺了出去,“用這個人的生命毀去你另外三分之一的神魂!”

鮮血潺潺流下,瞬息間便染紅了烏月霜的衣衫,她緩緩轉過頭望著凰綺舞,努力的彎了彎唇角,最後勾勒出了一個不成樣子的笑容。

“我不怨你。”笑容斂去之後,她如此輕聲說道,隨後聲息散盡,利劍穿心的嬌軀在凰綺舞的懷中逐漸變的冰涼。

“你……”大神混沌看到眼前的這一幕,難以置信的低吼出聲,接著忍不住噴出了一口鮮血。

烏月霜作為中皇,身上同樣背負著一份龍脈,也被凰綺舞灌下了一份秘藥。所以伴隨她的死亡,混沌再度湮滅了融在龍脈裏的三分之一神魂。

“早在一千年前,我便設下了一個局。”凰綺舞曲臂摟著烏月霜的身子,另一隻手持劍指向混沌,一字一頓的縱聲低笑道,“其實在重生之後,我從來都沒有失憶過!”

千年之前,世人都以為凰綺舞因龍昊而傷透了心,所以她封下了自己的記憶,不願再回想起與龍昊的往事。而實際上,凰綺舞從來都沒有愛過龍昊,所以自然更不會因傷心而失憶。

她之所以對外宣稱失憶,隻不過是為了塑造自己癡情的形象。況且,她若是沒有失憶,又怎麼能解釋:她重生後的第一舉動不是報複胤國,而是暫時蟄伏籌謀天下。

也正是因為凰綺舞看似癡情,所以混沌才會認為她那“雙帝共尊”的舉動隻是出於她對烏月霜的情誼。

而伴隨著烏月霜的封皇,原本加諸在凰綺舞身上的九州龍脈有一半被她分去,混沌從未想到過“癡情”的凰綺舞會親手殺死烏月霜,所以更不會想到,烏月霜的死會給他的神魂帶去這樣的重創!

“你的神魂已經毀滅過半,不堪再做朕的對手了。”凰綺舞靜靜的看向大神混沌,清冷的眸光中無喜也無悲,然後,她稍稍揚起眉峰,凝聲說出了最後的宣判,“腐朽的時代終將毀去,而我將在灰燼中加冕為神!”

言罷,她手中的神劍“碧落秋霜”寒光突綻,萬千劍光刺透了混沌的身軀,將他原本就虛弱不堪的神魂擊碎成了一片一片。

陳舊的神祇即將死去,新神在這一刻已經誕生。

“沒想到你竟然會這麼狠心。”混沌看了看自己正在消散的身體,又看了看烏月霜的遺體,驟然譏笑出聲。

“為了天下蒼生,總會有人犧牲。”凰綺舞緊咬下唇,開口回辯道,“我所做的一切,都是隻為了更加光明的未來。”

“如果有一天犧牲的是你自己,希望你也能這麼回答。”混沌聞言目露嘲意,突然大笑道,“神祇和凡人本來就是對立的啊,終有一日,你會知道今日的行為有多麼可笑!”

聽到混沌臨死前的詛咒,凰綺舞臉色絲毫未變。她張開雙臂,任由九州龍脈重新彙入自己的身體,而後一步踏出了這個空間。

從今之後,她就是九州唯一的主宰。前路雖然漫長,但有天下蒼生為證,大同之道,終將在她的手中成為現實。

神啟十三年,明太祖凰綺舞重新臨世。

大明國都白城百裏外,一夜之間,異峰平地而起,其名為“日月山”。凰綺舞棲於日月山之上,自號神尊,受天下朝拜。

凰綺舞在位千餘年,但凡政令出山,九州敬服,無人違令。故九州百姓又稱凰綺舞為“神皇”,稱白城皇宮中的曆代明帝為“次皇”。大明帝國的最高權力由神皇、明帝、內閣三者操控,史稱為“三元君主製”。

神啟十四年,神皇凰綺舞發行“推恩令”:即在家主死後,除嫡長子之外,其餘子第也有權力繼承家族的部分土地遺產。

此舉導致世族的財產被逐步分割,使其化整為零,漸漸縮小,於無形間一代代的削除了世家的勢力,一百年後,世族已沒。

神啟十六年,鳳凰學院開始實行寄宿製,眾學子年少時皆宿於學院之中,與家族親情日漸淡薄。

神啟三十七年,神皇凰綺舞廢除守孝製度,廢除“父母在世不分家”的規定。從此之後,聚居的宗族逐漸被拆分成了一戶戶小家,族老的權力進一步受到削減。

神啟五十六年,大明法律基本完善,嚴禁民間濫用私刑。這一舉動直接動搖了傳承數千年的宗法製,使得家主的地位大幅下降。

神啟九十三年,大明帝國確立憲法,興建議會,並把刑部與內閣分離。這一舉動直接限製了君主和內閣的權力:立法權由明帝和內閣的手中下放到中央議會和地方議會,司法權由刑部改建的司法院行使,內閣從此隻負責行使行政權,明帝成為國家的象征性領袖,最高主宰依舊是掌握神權的神皇凰綺舞。從此之後,立法、司法、行政三權成功分立,後人將之稱為“神權下的君主立憲內閣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