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有句話: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可不是麼?你看元太祖鐵木真,東征西討,建立大蒙古國;傳至世祖忽必烈,又南滅大宋,建立元朝;傳至順帝至正二十七年,為明太祖朱元璋所滅。
朱元璋建立明朝,又代代相傳,轉眼來到萬曆四十年。
華州有一人,叫作黎柏八,正當三十四歲,是個年輕有為的地主:有三百多家佃戶;平日裏樂善好施,仗義疏財;又懂得經商,辦起不少手工作坊,沿街商鋪:因此上萬貫家私,不在話下。成家立業十餘年來,行善積德,不知資助過多少士子,接濟過多少窮苦百姓;投入的錢財也不可計。不免有人問他緣由,他隻道:“人若不吃糧食、不穿衣服,我哪裏來這許多生意做?隻要是一個會吃飯穿衣的人,他便與我有恩。既然這樣,我為什麼不幫助他?”這話現在看來是很有道理的商業理念;而在那時卻匪夷所思。
這年底,正是嚴冬時節,雪花漫漫。黎柏八與夫人在院中賞梅觀雪。那黎八莊地處郊外田野,占地十畝餘。前院最是軒敞:種植百餘株花樹,若是請客吃飯,這裏可坐千人。後院較前院小些,卻也有桃李杏一類果樹,即可賞花,又可食用,兩全其美。中間便是房屋;三廂房屋包圍一池水,池中有蓮葉,有金魚,有座二丈餘的假山。
兩男仆侍立在側。黎柏八喝了幾口濃茶,折枝臘梅在黎夫人眼前晃晃,道:“阿毓,十四年前,你我在這樣一個大雪天相識。恩恩愛愛,一晃十四年飛過,你的容貌依然年輕,這滿院的臘梅,也不及你一人醉人啊!”她臉一紅,會心地笑了。
這時呼呼風聲,已響得久了。黎柏八循聲望去,拊掌笑道:“杜師傅,好柺法!”原來是那護院師傅杜昂在雪地裏練功。看他身著墨綠錦袍,腳蹬墨色棉靴,腰係靛青紋帶,頭戴氈笠,散一撮白纓,手持一對鑲銀金浮萍柺,長二尺餘,重三十斤——使得奮進激越,虎虎生風。雪片若是碰到了金柺,或被震飛,或立即化為水滴。在那裏好似一團墨綠色的火焰,兩隻金蟒在火裏上下翻飛。
當下聽了黎柏八叫好,便即停住,放下雙柺,向前拱手道:“謝老爺誇獎!”那杜昂身材高大,目光炯炯,眉目大氣,鼻直口闊,麵色土黃卻又光鮮亮麗。髭髯濃厚茂密,垂至腹前。比黎柏八高出數寸。
黎柏八正要再開口,隻見院外一個漢子踏入,——院子並未關門,——道:“這位大哥,柺法奇妙,在下可否領教一番?”左手提著一杆樸刀;右手將行囊隨便一丟,又拉了拉白色棉袍,整一整白頭巾;將樸刀倒提在右手,對杜昂拱手道:“江湖上講究‘以武會友’,這位大哥可否一試?”此時黎柏八、夫人已吃了一驚。杜昂道:“老爺夫人,不必驚慌,隻是江湖上好武的朋友過幾招玩耍。隻是恐怕傷及老爺夫人,”轉身對那漢子道:“我們出去打。”餘音未落,已拾起了雙柺,向外走去。那漢子一笑,道:“直爽痛快,是條好漢子,來!”兩手握定樸刀,立了把式待戰。杜昂穩紮馬步,將雙柺橫在身前,道:“足下是客人,自當先行出招。”那漢子道:“多謝!”挺起樸刀直往杜昂心口搠去。杜昂心道:“切磋而已,怎麼第一招便直擊要害?不過這招易解,且看他如何變招。”於是左柺下沉,覷得刀來時,向上揚去。本要擋開刀鋒,對方卻將刀沿柺滾過,直搠腹部。杜昂左柺撲空,隻得使右柺頭推向刀麵,同時身體右傾。那刀受了柺力,又兼杜昂身形右晃,隻從杜昂左脅下閃過。雖未命中,但杜昂已感到刀風剛猛,想來那漢子已練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不容小覷。那刀鋒又轉,直向腰間揮來。杜昂飛轉左柺,向下一送,那刀逼上柺身,隻聽“當”的一聲,一時間火花迸濺,二人各向右退開數步,耳中“嗡嗡”作響。各看兵器時,那柺完好無損,那杆樸刀已蹦出了一個缺口。黎柏八與夫人在一旁看得呆了。
這便隻拆了一個回合。杜昂拱手道:“多有得罪。”那漢也不還禮,道:“再來!”揮起樸刀當頭劈下。杜昂甩出雙柺尾,交叉攔住樸刀。那漢也不變招,將刀隻管下壓。杜昂知道,若這般撐下去,無聊得緊,便伸出右柺,右足向前一步,左柺撥開刀刃,右柺去點那漢右脅。那漢趁著樸刀回勢,橫過杆棒,不偏不倚正好攔住柺尾。這一攔隻在一瞬之間,若有分毫隻差,便會給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