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風平二十載,無名起波瀾(1 / 3)

一個人需要隱藏多少秘密,才能巧妙的渡過一生?

燕,洪德五年,驚蟄,微寒

棄劍樓樓主風萬裏六十歲大壽擺宴太白樓,前來賀壽者除風樓主至交故友外,江湖上但凡有點名氣的角色也都紛紛前來拜賀。江湖上還有些不入流的小角色,或是剛剛拜別山門下山闖蕩的小人物也都趕來湊個熱鬧。畢竟風萬裏的名頭還是響的,不單單因為他是棄劍樓的樓主,更是江湖上備受敬仰的江南第一劍俠,風萬裏風三爺。

燕,天佑十三年,北方的梁國大舉發兵江南,誓要滅掉占據江南五州之地的燕國。梁國開國太祖蕭寶成,兵不卸甲三十餘載橫掃北方諸國,終於一統北地。梁國初立,正是方興未艾之時,梁帝蕭寶成有意禦武江南,一舉滅掉燕國。而燕國自燕太祖李崇明立國以來,始終坐觀北方諸國攻伐混戰,此後燕國又經文帝李德威、宣帝李尚琦、惠帝李賢澍,傳至天佑皇帝李修洪時,燕國以立國九十餘載。承平日久,天佑皇帝沉溺酒色不理政事,更中梁國伐燕主帥虎威將軍杜學銘反間之計,錯斬一代忠良,主戰派兵部尚書段玉恒。段老尚書深知用兵之道,怎耐命喪鬧市之間。段老尚書獨子紫雲校尉段靈雖未牽連其中,但亦被昏君免去一切職務丁憂在家。

燕,天佑十四年,杜學銘帥伐燕大軍猶如入無人之地,短短數月連下燕國數十鎮。所過郡縣不降者一律坑殺不留,一時之間整個江南陷入腥風血雨之中。燕國朝野亂作一團,亡國在即,天佑帝李修洪無奈召段靈回朝,加封段靈鎮國公威武大將軍,總攬燕國抗梁軍政大權。

一邊是昏君殺父,一邊是國破家亡,段靈目睹百姓罹難,為救百姓水火之中。段靈義無反顧的接過抗梁大旗。怎奈燕國風雨飄零之間,可用可戰之兵不過六萬,對抗二十萬梁國虎狼之師,可謂回天乏術。無奈之下,段靈發出恩字令,號召江湖子弟率師勤王,第一次廟堂與江湖的聯手。

時為雲劍樓樓主的風萬裏率先響應恩字令,率門下三千門徒和一幹好友趕赴戰場。助段靈於飛雲澗夜襲梁軍,火燒梁軍糧草輜重無數,飛雲澗一戰燕軍重創梁軍。梁軍主帥杜學銘率軍北撤,之後段靈率軍緊隨,盡數收複故土。眼看勝利在即,此時節燕天佑帝怕段靈擁兵過重,再念殺父之仇,不免心生反叛之意,於是下詔一麵派使者北上向梁國求和,一麵派兵部侍郎杜義趕往前線解了段靈的兵權,並將其押解回京。為怕梁軍反撲和朝臣反對,燕天佑帝未殺段靈,而是將其軟禁於京郊暮靈山秋風穀內,穀外派神虎營重兵把守。

梁國主帥杜學銘見燕國臨陣換帥,有心掉頭南下再伐弱燕。不想此時國內有變,梁太祖蕭寶成箭傷複發,薨於寢宮之內。十三子蕭華禹得梁國成天太後護持登基大寶,蕭華禹衝齡踐祚,梁國成天太後實為梁國上下最大的權利掌控者,新帝初立成天太後為穩定朝政,掃除異己,同意與燕國談和。

於是在兩國邊界天瑜河達成會盟,燕國向梁國稱臣,歲幣五十萬,割洹州及魏嶺、苗河、阡康、泰恒四鎮與梁國。天瑜會盟後不久,杜學銘便為梁國成天太後所殺並夷其三族,此後數年間兩國再無大的戰事。

燕,天佑十五年,春,兩國終於罷兵交好。燕天佑皇帝念風萬裏護國有功,禦筆題賜風萬裏“國中第一劍俠”,金印加封風萬裏護國公,食邑五千戶。風萬裏時年四十,因知天佑帝生性多疑,風萬裏將雲劍樓改為棄劍樓,意為雲劍樓此後不在動刀劍,風萬裏更解散門下弟子數千人隻留四百內宗弟子和雜役維持棄劍樓日常運轉。

風萬裏六十大壽,壽宴並沒有在棄劍樓辦而是選在了樊城最大的酒樓太白樓。風萬裏畢竟是老江湖,他知道朝廷雖然不問江湖事,可江湖事卻又逃不過朝廷的眼睛。若是在棄劍樓關起門來辦這次壽宴,想必江湖各路人馬都會趕來,這次聚會勢必會引起朝廷的忌憚。都這個歲數了,何必惹些麻煩,安安穩穩的當他這個護國公,國中第一劍俠才是真的。太白樓這地方是樊城太守廖永選的,據說選這裏是朝廷的意思,太白樓裏一定也少不了朝廷的眼線。可是話說回來,朝廷對風萬裏還當真不錯,壽宴的前一天,朝廷送來了三分賀禮,一是一份爵位世襲罔替的詔書,二是一個純金打造的金碗上刻著‘皇恩浩蕩’四個大字,三是一位訓鴿人的奇人,這位奇人看長相是須發皆白,又有些弓腰駝背,年紀少說也在七十開外。據說這位奇人的本事是讓上百隻鴿子都乖乖的聽自己的話,隻要老人一個口哨聲,鴿子就會按老人哨聲的意思在空中或是在地上擺出各種圖案文字來。

這三份禮,別人不知其真意,風萬裏心裏卻明明白白的。朝廷給賞賜,給了風家世襲罔替的金飯碗,可是朝廷也要讓風萬裏知道這是天威賞賜,這是皇恩浩蕩。朝廷要的是風萬裏不管什麼時候都是朝廷的鴿子,聽朝廷的號令。風萬裏知道,朝廷哪裏是讓他做一隻聽話的鴿子,而是讓他做一條狗,一條聽朝廷號令的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