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太陽懸在謝家堡的上空時,對紅崖河套的人們來說,一天的光陰就要過去了……
紅崖河套是由長江上遊一條小支流西漢水衝積而成的一條狹長河穀地帶,四麵群山環繞,隻有沿著西漢水河岸旁邊的地勢相對平緩,因此有長官村、趙家村、謝家村、左家村、魯家村、魏家村、陳家灣七個行政村沿著西漢水的兩岸綿延分布,鬆散而又緊密。由於這七個行政村所在的區域與外界相對隔絕,所以對於這一地區的稱呼,一直以紅崖河套作為統稱,而這幾個村的人,也很認同外界對他們的這種稱呼,在他們心裏,隻有我們是紅崖河套的和紅崖河套以外的人,至於為什麼叫“紅崖河套”,據說是因為很早很早以前有一群土匪看中了這塊風水寶地,在這裏的一座山上安營紮寨,經常就是殺人放火,殺得人太多,血把這座山也染成了紅色,由於這座山的顏色過於耀眼和獨特,因此“紅崖河套”叫法也就漸漸傳開。當然對於這種由來的真實性,小時候聽到的第一反應是害怕,因此是一個人從不敢去那座紅色的山的,而後知事之後,更多的是認同。中國自古以來的地名,一半源於土地上勞作的人民,一半源於天空上操勞的神仙,真真假假不必太追究,重要的是這片河套地區不知從何時有了第一個人來到現在已有差不多兩萬人在這裏生活,而且祖先命名的名字我們現在還在使用。
謝家堡位於紅崖河套的西漢水上遊正西方,在紅崖河套整個區域來說,謝家堡算不上最高的一座山峰,但因其獨立成堡的形狀與周圍的山峰均不相連,且正對麵都是開闊的河流衝積穀地,所以顯得最為巍峨,而這也是謝家堡山腳下謝家村人最引以為豪的,背靠著謝家堡這樣的“好山”,又臨著西漢水這樣的“好水”,難怪每年整個紅崖河套考上大學的,就數謝家村最多。謝家村的左邊是長官村,本來兩個村之前隔著一條山水溝,地理劃分相當分明,但隨著人口越來越多,而每一個成年的男子都要分家有自己獨立的宅院,兩個村逐漸連為一體,地理上的界限已經打破了,再加上這兩個村彼此通婚也最為頻繁,情感和心理上的隔閡也消失了,以至於到現在,謝家小學實際是建在長官村,而新農村建設整村推進過程中的“鄉村廣場”,也是兩個村共用一個,每到傍晚,廣場上就熱鬧了起來,老人們興致勃勃地談論著勞作一天的成果,婦女們嬉嬉鬧鬧的訴說著家長裏短,小孩們無憂無慮地做著各種各樣的遊戲,整個廣場是一片歡樂的海洋,交織著各自的幸福與憂愁;夜幕降臨,廣場也就回歸安寂,農村的人們是沒有什麼夜生活的,各自回家後就都早早睡下,勞累了一天的老人一躺在土炕上便鼾聲四起,玩累了一天的小孩也已在母親的拍撫下進入夢鄉,婦女們再次檢查門窗是否關好給遠在他鄉的丈夫打去電話,每天晚上的通話簡單而又乏味,無非是“你今天吃的啥?”“你今天幹了啥?”“我明天有哪些活要去做”等等之類的話語,但仔細想來,對於遠隔千裏的兩個人來說,除此之外還能做什麼呢,日複一日的夜晚,溫情俏皮的話語是毫無生命力的,唯有在枯燥中提煉出來的簡單的語句才能真正頑強的生存於簡單枯燥的生活,讓在世界的兩頭人,安詳進入同一片夢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