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為何治南不治北(1 / 2)

如果說,在處理老鄺家侵占學校利益的問題上,陶三飛和胡亞軍消極退讓,無所作為,多少有點讓人不齒和詬病的話。那麼,約摸一年前,在處理另一樁與學校利益有關的圍牆事件中,他們兩位的態度及其表現,卻與這次迥然不同。說起那次事件,還得從鎮中學南麵圍牆上前前後後開挖的那幾張供某些人方便進出的門說起。

鎮中學正南麵的圍牆上本來是沒有門的。圍牆外也沒有什麼住戶。然而,隨著小鎮經濟的發展,學校大門正對的大馬路兩側的街道便日益繁華起來。而且緊鄰南麵圍牆外的空地也被規劃為對接大馬路的輔助街巷,於是陸陸續續有人在南麵臨街的那個地段開始營建私房。這些人裏,有在鎮人大、鎮綜治辦工作的官員,也有在鎮中學教書的老師,還有外地或本地遷居至此的村民。按理說,他們都是學校的鄰居,應該一視同仁,都不能破壞學校的規矩,在學校南麵的圍牆上開門或打開一個缺口。然而,這個規矩卻最先未能約束得住這些住戶中的兩位老師,從此缺口和門洞越開越多,也就引發了多年之後,陶三飛和胡亞軍力堵門洞和缺口,遭到重重阻力的故事。

最首先在鎮中學南麵圍牆開門的是梁峰家。梁峰是鎮中學的老師,和當時的老校長魯子慶是同鄉,都是溪流灣人,關係挺好的。梁峰建房那年,正好是魯子慶五十大壽。生日那天,梁峰以同鄉小老弟的身份給魯子慶送了一份厚禮——一台黃河牌小彩電。那個時候,買台小彩電都要找關係,搞批發,一般人有錢都買不到。梁峰恰好有個親戚在供銷社當副主任,也就幫他搞到了一張購買小彩電的票。本來,這彩電是梁峰準備自己建新房後用的。但是,就在他忙於建房的時候,校長魯子慶的兒子魯新找到梁峰,要他幫忙搞一張彩電票,說是他父親生日,他想送個貴重一點的禮物給父親。梁峰聽了,當即就答應去搞。令魯新始料未及的是,隻隔了一天,就在父親生日的前兩天,梁峰竟然把一台嶄新的十四吋黃河牌小彩電給送到了家。魯新要給他錢,梁峰說:“我和你父親都稱兄道弟的,就當我作為壽禮送給他祝壽的。”魯新不依,非要給錢不可。梁峰拗不過他,最後也就象征性地收了魯新500塊錢。魯子慶知道這其中的原委後,並沒有說什麼。後來,梁峰來找他,說自己是學校的員工,房子就建在學校的圍牆旁邊,想圖個方便,在學校的圍牆上開張門。魯子慶聽了,二話沒說就同意了。後來,有人提出異議,魯子慶回複道:“講點同誌感情好不好?隻要你在學校圍牆外建房,我也同意你開門。學校給老師提供不了其他便利,這點便利還是能通融的。”

梁峰家開了這個先例,魯子慶也撂下了那麼一句話在那裏。於是,第二年學校另一位姓錢的女老師錢麗英緊挨著梁峰家建房時,也就不費吹灰之力,連招呼都沒跟學校打一個,就在學校的南麵圍牆上開了第二張門。而且還對那堵圍牆進行了改造,使之變成了一段十來米長的水泥柵欄。後來,又有一位姓蔡的女老師挨著他們建房,依樣畫葫蘆,也占用了學校的一節圍牆開門、建柵欄,把學校南側的好大一塊*場當作了自家的後花園。俗話說,人不爭食眼爭食。緊挨著這幾位教師的住戶中,有兩戶的主人是政府的幹部和職員。他們也瞧著了從校園進出的好處,於是曲裏拐彎,通過各種關係和渠道,找到當時學校的主要領導,表達了個人想在圍牆上開門的意願。學校與政府之間,本來就存在著工作上的某種聯係,再說這些人住在學校圍牆之外,和梁峰幾家彼此低頭不見抬頭見的,還經常借道出入校園。所以,臨到最後,學校也就做了兩個順水人情,同意了他們在圍牆上開門的要求。隻是一再囑咐把守好各自門戶,不讓別的什麼人隨隨便便借道他們的家門出入校園。他們自是同意。但終究擋不住一些鄰裏鄉親的著急了就直接在那裏通關而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