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中國的人事製度是最富有彈性的製度。所謂彈性,也就是說在官員的任免、調動和使用上,隨意性大,可以憑借長官的興趣與意誌隨心所欲。而且還說這是符合中國國情的“中國特色”。也許,這種說法有失偏頗。但現實生活中卻堂而皇之地存在著這種情形和現象。不說別的,就說幾個月前從雙龍鎮中心校人事副校長位置上調任縣電教館副館長的鄺子清,關於他的任免、調動與使用,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前不久,就在中考前夕,鄺子清又動了,那屁股還沒來得及在副館長的位子上捂熱。這一次,他被調到位於雙龍鎮的縣三中擔任副校長,和他原來工作過的鎮小學近在咫尺。消息傳出來,包括雙龍鎮中心校及屬下各中小學校的大小領導在內的不少幹部職工,甚至還有政府那邊分管教育的官員,都驚訝不已。一些人在感慨世風日下、人心不古之後,又不得不歎服鄺子清手腕的高明與權術的老到,能在暗流湧動、危機四伏的官場遊刃有餘,這麼快就重新上位,殺回自己經營了十數年、早已盤根錯節的雙龍鎮。這有如龍入大海、虎歸山林,剛剛沉寂了片刻的鄺子清又活躍了。而且,隨著他的複出,一場新的圍繞雙龍鎮教育的較量又開始了。
每年中考一結束,還沒等學生的成績出來,所有高中學校,包括普高和職高,早就較著勁兒的中招生源爭奪戰也就越趨激烈了。各個學校派出的招生人馬,都直奔自己劃塊招生的聯係點,和所在初中學校的領導、畢業班班主任,或整體或單個親密接觸,問情況、談條件、做承諾。有的甚至還深入到學生當中,又是宣傳、又是鼓動,把各種招生優惠政策演繹得天花亂墜,企圖一網打盡,把所有畢業學子統統攬入自己所在高中學校的懷抱。有人把中招生源比作一塊巨大的蛋糕。事實上也是這樣,生源的分配,就像切蛋糕一樣,是各方勢力在利益的均沾與分割上的一次針鋒相對的較量。
在雙龍鎮,中招生源爭奪的重點和焦點往往都集中在鎮中學,尤其是優質生源的爭搶。來鎮中學爭奪生源的學校,明裏暗裏都有。擺在明裏的主要是本縣的兩所學校——一中和三中。一中是縣裏唯一的省級示範性高中,在招生上是擺在第一位進行保障的,錄取線比三中高出一大截,主要是掐尖,招攬優生。三中是除了一中之外,縣裏最好的普高學校。所以三中的領導和老師也就想方設法,要把鎮中學的優生留下來。最好的那一二十個,因為能進一中的精英班,一般留不住。但剩下的那些上了一中普班錄取線、甚至離精英班就差那麼一點點的優生,隻要想辦法、做工作,真心實意地去挽留,還是能夠留下來的。而且這些學生也樂意留下來,進三中的精英班與優生班。其實,不管選擇一中還是三中,學生的理由都很簡單,就是在哪考大學更有把握,就選擇哪。正因為如此,所以暗裏的一些學校,對優生也具有很強的吸引力,盡管當地教育主管部門明令禁止,還是有一些學生在家長的攛掇與支持下,鋌而走險,跑去應考,最後隻要考上了,就會義無反顧地選擇那些學校。
鄺子清調到三中做副校長,校方交給他的第一項工作就是對口聯係雙龍鎮中學,盡可能多的招到優生。負責普高招生,對於鄺子清來說是大姑娘坐轎——頭一回。但他並不著急,因為他要去的是鎮中學,於揚在那裏做校長。鄺子清自忖,憑他和於揚過往的關係,多招幾個優生隻是一句話的問題。還有,何凱歌在那裏做著教導主任,這個人也一向對自己俯首帖耳的。鄺子清隻盤算著如何借此機會,把鎮中學目前的班子人員和畢業班班主任召集攏來,找個高檔一點的地方,慷公家之慨,好好招待他們一頓。一來以示自己及所在學校的招生誠意;更重要的是,他想通過這些人向雙龍鎮的廣大教職工傳達一個信息——他鄺子清回來了,不但沒有垮,而且比以前更威風了!宴請招生對口學校的全體領導和畢業班班主任本是中招學校的慣例。當鄺子清向校方提出這一要求時,校方不但欣然同意,而且由校長鄧起孟親自出麵,帶領三中的幾位主要領導,包括鄺子清在內的三個副校長和教務處的正副兩位主任,在錦源大酒店設宴,熱熱鬧鬧地招待了鎮中學的領導和初三畢業班的班主任。鄧起孟此舉不僅給鄺子清長了臉,更體現了自己為首的新一屆三中領導班子對中招工作的重視。鄺子清事後很是感激鄧起孟對自己工作的支持。心裏想,到底是多年的老關係,看來自己先前在這些人身上所作的感情投資並沒有白費。既如此,以後他就可以憑借目前自己所依托的平台,將拳腳施展開來,重新在雙龍鎮好好大幹一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