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奔月以後,羿的心情很灰頹。他每天帶著家丁外出打獵,回到家中便借酒澆愁,還時常發脾氣,家丁們都很怕他。
家丁中有個叫逢蒙的年輕人。勇敢機靈,做事勤快,箭射得很好,羿挺喜歡他。為了使自己射箭的技巧不致失傳,羿就收逢蒙做了徒弟。
開始的時候,羿對逢蒙說:“你要學射箭,要先練不眨眼睛。去吧,把這本領練好了再來見我。”逢蒙便回到家中,躺在妻子的織布機旁,從早到晚用眼睛看那上下跳動的梭子,梭子動而眼睛不動。這樣經過了兩年時間,就是誰用錐子尖去逼近他的眼睛,他也一眨不眨了。逢蒙於是把這成績告訴老師。羿說:“這隻是第一步。第二步還要學會看東西,要能夠把小東西看成大東西,把不顯眼的東西看成顯眼的東西。去吧,到那時候再來告訴我。”逢蒙回到家中,找了一根犛牛尾巴上的長毛,拴上一個虱子,把它懸在南麵的窗前,每天蹬著眼睛看。過了十多天,他眼中的虱子一天天變大了;三年以後,那虱子看上去就像車輪子一般。再看看別的東西,簡直都成了大山小山了。逢蒙便高興地跑去把這奇跡告訴老師,羿聽了點點頭說:“你現在可以學射箭了!”於是把自己的全部技藝毫無保留地傳授給這個勤奮刻苦的弟子。
逢蒙射箭的技術日臻完美,天下聞名。人們每當談起射箭的事情,總是把他跟羿相提並論。羿也為有這樣一個青出於藍的弟子而感到自豪。可是氣量狹小的逢蒙卻不喜歡有個本領比自己高強的老師。有一次師徒二人走在路上,正巧天上有一群大雁迎麵飛來。逢蒙心想,何不顯示顯示自己的箭法?於是他連發三箭,有三隻大雁應聲墜地,箭箭都射中了雁的頭部。羿看到這情景非常高興,也順手從袋中取出三支箭,朝天空中那些驚叫四散的雁射去。三支箭也射下了三隻雁,不但射中了頭部,而且都從眼睛穿過。逢蒙這才知道,羿的箭法比自己高明得多。他那狹小自私的心胸對羿更加忌妒了,不禁萌生出一個罪惡的念頭。
一天傍晚,羿騎著馬打獵歸來。路上,忽見樹林中有個人影一閃,接著“嗖”地飛出一支冷箭。羿手疾眼快,急忙拈弓搭箭,一箭射去,正好和那冷箭在空中相撞,迸出幾點火星,墜落到地上。緊跟著又是一支冷箭,照樣被羿射中,發出幾點火星,墜落到地上。從林中一連射出九支冷箭,都被羿一一射下來。這時羿才看清,向他放暗箭的,原來是他悉心教誨的弟子逢蒙。
羿心裏明白,逢蒙今天要置自己於死地。他的箭已經用完了,卻見逢蒙又搭上一支箭,正瞄準著他的咽喉。可是羿並不驚慌,也不故意躲閃。那箭流星般飛來,正射中羿的嘴,他從馬上滾落下來。
逢蒙見羿已死,慢慢走過來,想瞧瞧他臨死時是什麼樣子。可是剛走到跟前,見羿突然睜開眼睛,倏地翻身坐起,差點兒把他嚇死。
“你白跟我學了這麼久。難道連書上寫的‘齧鏃法’(用牙齒把箭頭叼住)都忘了嗎?學好了再來跟我比試吧!”羿吐出口中的箭鏃,苦笑著說。
“先生,我不過跟您開個玩笑,饒恕我……”逢蒙跪在羿的麵前哀求道。
打這以後,逢蒙表麵上對師傅很恭順,可是內心更加忌恨了。羿是個善良寬厚的人,以為逢蒙已經改惡向善,外出時仍然叫他跟在身邊,並未提防。一天,羿正在密林中全神貫注地射獵時,逢蒙突然操起預先準備好的桃木棍,朝著他的腦後重重一擊。羿那高大的身軀晃動了一下,便像小山似的倒下去了。這位為民造福的英雄,終於死在了自己弟子的手下。
《孟子·離婁下》:“逢蒙學射於羿,盡羿之道,思天下唯羿愈(勝,超過)己,於是殺羿。”看來羿確實是被逢蒙殺死了,用的是桃木大棒,動機是出於忌妒。一位曾經射下九個大陽的英雄,竟是這樣一個悲劇性的收場。至於逢蒙當初如何向羿學射,古書中未見記載,本篇移用了《列子·湯問》中紀昌學射的一段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