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禹誅防風氏(1 / 1)

禹在治水之前,先在會稽山上(今浙江紹興)召集了一次天下群神的大會,共同商討治水的方案。開會時,大家都到齊了,隻有防風氏遲到,為了嚴明紀律,禹就把他處死了。

這個防風氏,本是南方一個巨人族的首領,身高三丈有餘。傳說由於他的身體特別高大,任何劊子手也休想用刀斧砍掉他的腦袋,禹便臨時征調民夫築起一道高高的塘壩。行刑的時候,讓防風氏站在塘壩下麵,劊子手站在塘壩上麵,選派最有力氣的人,使用最鋒利的刀,才把防風氏的頭顱砍下來。這段塘壩,後人便管它叫“刑塘”。防風氏被處死後,就葬在會稽山上。

過了一兩千年,到了春秋時代,吳王夫差率兵攻打越國,把越王勾踐的幾千人馬包圍在會稽山上。戰爭打得很激烈,連山都崩塌了。吳軍從毀壞的山中掘出一根大骨頭,要一輛大車才能裝得下。既不像人的骨頭,也不是獸的骨頭,誰也不認識它是什麼骨頭。於是吳王叫人去請教博識的孔夫子,孔子說:這就是當年大禹治水時被禹處死的巨人防風氏的骨頭。

傳說千百年後越國還保留著防風氏古廟,廟裏的神像是用泥巴和木頭雕塑的:那神長著龍的頭,牛的耳朵,兩道眉毛連成一線,下麵隻有一隻眼睛。越國的人民,每年都要祭祀防風氏。祭祀時,要演奏防風氏古樂,吹起一種約三尺長的竹筒,發出嗚嗚的號叫聲,三個披頭散發的人,應和著這悲哀的音樂,在神廟的大殿上跳起舞來。足見人們對這位神話傳說中的巨人還是很懷念的。

《國語·魯語下》:“昔禹致群神於會稽之山,防風氏後至,禹殺而戮之(既已殺之,又陳屍示眾),”這表明,禹治水的態度是很堅決的。至於防風氏死後,越人為他修廟、祭祀這些傳說,則表現了人們對這位巨人的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