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師在賈汪虛晃一槍,拖刀便走,馬不停蹄,直奔嶧城而去。這一回開刀問斬“不玩虛的”!
魯南是山東反攻的第五路大軍,將士們鬥誌昂揚,真是“躊躇滿誌”要進彭城,徐州市市長都任命了,他就是當初蘇魯義勇總隊的第二任政委李樂平。小鬼子城頭上雖然掛了降旗,但就是不開城門,二十三團在賈汪小試拳腳後即撤出戰鬥。
雖說不情願,但又是明智的,如果作個比喻,徐州這顆桃雖大,卻是在牆外,自已院內的桃還沒摘盡呢。於是,八師趕緊殺了個回馬槍,打掃魯南根據地周圍的幾個日偽據點就成了當務之急。
如果具體說,是哪幾顆“好果”呢?這些地名山東人耳熟能詳不足為奇,其實有幾個地方,你可能也知曉。台兒莊,你總應該知道的;你聽說過棗莊,我也不誇你知多見廣;滕縣麼?如果真不知道,多少有些遺憾,滕縣即今天滕州市,自古有三國五邑,九省通衢之說,今有人口200萬,號稱神州第一縣;至於鄒縣,就更不用多說了,那可是亞聖人孟子的故裏,鄒縣於1992年撤縣建市,即今天鄒城市。
前麵說的幾個地名,都有名聲,但論名氣嶧縣也不在其下。嶧縣現屬棗莊市的一個區,當年卻被稱為魯南第二大縣,大名鼎鼎的台兒莊就在嶧縣。如果你對戰史還有些興趣,那麼嶧城北數十裏外有座名叫抱犢崮的山,就非常值得你念想了。抱犢崮,群峰環抱,地勢險要,是當年八路軍一一五師入魯後苦心經營的“山寨”,也是魯南抗日根據地的核心。這個話題不展開了,但前麵說的幾個縣城,正是八師要大動幹戈之所在。
要插一句的是,在打嶧縣之前,司令員張光中和軍區參謀處處長來光祖回軍區,何以祥副師長到職,八師參謀處主任由魯南軍區作戰科科長馬冠三擔任,二十二團政委劉春升任八師政治部副主任。但這個副主任,隻是一個過渡,很快“轉正”。這樣我們大致可以了解,八師師部是在這次出擊的途中,邊組建邊完善的。此時指揮機關基本就位,八師和魯南軍區正式“分家”,再說“地方部隊”那可不幹了。
八師有山東軍區的兩個主力團,這兩個團在魯南大名鼎鼎,的確是響當當。不過,武器裝備卻是一般般。說是一般,當然不是拿今天來比,比當年的地方武裝肯定也強得多。大凡是要上陣的軍人,對手中的“家夥”說起來沒有不津津樂道的。何副師長畢竟是搞“業務“的,他對當時八師的武備有一番回憶:“每團有兩門迫擊炮,每個營配備兩挺重機槍,每連配備4至5挺輕機槍和一至兩門擲彈筒。這樣的裝備,在當時我全軍的主力部隊中屬於中等。”魯南抗日戰爭非常艱苦,能挺過來就非常不易,對“運輸大隊長”的期待值不能太高。